净现值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其他设定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净现值是一个折现的绝对值正指标,即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时,应当选择净现值大的项目。
净现值与经济增加值的相同点:
1.二者都是基于价值的管理
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要实现这一财务目标,就应该按照NPV法则来选择投资方案,即投资项目报酬率超过预期要求报酬率(或者叫做预定贴现率、资本成本率),NPV大于零,则企业获得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就是企业价值的增加值。净现值越大,企业价值增加越多。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NPV:当投资者(含债权和股权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某项目上之后,项目经营者按照预期目标,通过生产、经营、销售,再回到货币资本状态,回收的货币资本折现到投资初期时的价值应该包括三部分:一是投资者当初投入的本金,二是投入资本的利息(按资本的机会成本率或者WACC折现,即预定的贴现率折现),三是按照预定的贴现率折现后的价值增值,也就是NPV部分。而NPV计算的目的就是为了计量企业的价值增值,净现值法则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非常契合的。
EVA虽然是流行不久的新的理财和管理概念,但其思想渊源始于18世纪经济学家对企业价值增值的认识。上个世纪后期,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默顿·米勒、麻省理工学院的弗兰科·莫迪里亚尼和斯坦福大学的威廉·夏普等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研究公司金融和股票市场价值评估等前沿理论时,得益于对企业现金流量值的格外关注,重新提出了EVA概念。EVA从其产生,就与传统的会计指标有很大的不同,它在会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160多项调整,使其尽量向现金流量值靠拢,力求达到采用现金流量数据一样的近似效果。
EVA可计算某一期间内企业的价值增值——只有在补偿了投入资本(股权和债权资本)的成本后所发生的增值。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EVA与股价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②。这其中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当一个企业宣告有较高的EVA业绩时,市场会认为这将意味着企业价值增值,故在股价上就会反映出来,体现为EVA与股价之间的相关度较大。
因而,当选择NPV为正的项目,可以增加EVA;当每个经营年度都较好地完成了EVA目标时,方案NPV正的预期目标就会实现。
2.二者都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
一直以来,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观念是财务管理的两大基本观念。NPV的计算中,用预定的贴现率r去折现各年的现金流量,这表明NPV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回报。
但是,在会计学领域内,会计利润似乎与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毫不相干。在很长时间内,理财学和会计学各行其道。对一般的管理人员而言,常常认为财务与会计是貌合神离的两门学科,各自讲述着自己的“利润”故事。因此,在项目决策时,往往难以从会计利润的惯性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尤其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决策时很少用到NPV法则。
可喜的是,EVA在理财学与会计学之间搭起了理解的桥梁。EVA的计算中,WACC中同样含有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回报信息。EVA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使用会计方法来理解方案决策问题的思路,使NPV的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学者的讨论中,而真正成为项目决策的手段。
3.对价值的增加二者都不可能做到精确量化
虽然NPV与EVA都是基于价值的管理,但二者都不能精确量化企业价值和价值的增加。因为在NPV和EVA的计算公式中,本身隐含着一些不确定因素。
NPV是通过对未来现金净流量的预测和预定的贴现率来计算的,而对于未来的看法是一个主观判断的过程,不同的人对未来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偏乐观,有的偏谨慎,这就可能导致同样一个项目,出现不同的NPV值,甚至差异很大。
而EVA的计算对于会计政策的选用有一定的依赖性,在会计数据的基础上对NOPAT和OIC的调整又带有主观印象,而且在WACC的取值上,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时,β系数的确定也只能做到相对准确,因而,所计算得到的EVA不可能是完全精确的。即便能精确计量EVA,但仅对某一期的EVA来说,是否能代表价值增值在学术上也有一些争议。
NPV和EVA都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结果,看起来很科学。但是作为经营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不能被精确的数字所迷惑,不能把企业复杂的经营管理仅仅简化为一两个数学模型,因为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自始至终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科学的量化基础上,综合考虑那些非量化因素的影响以及人的主观判断在其中的作用。
科教园注会
注册会计师培训班 注册会计师培训 注册会计师辅导 注册会计师辅导班
北京注册会计师培训 北京注册会计师培训班 北京注册会计师辅导
北京注册会计师辅导班 北京注会辅导 北京注会辅导班 北京注会培训
北京注会培训班 注册会计培训班 注会面授辅导
注会面授培训 注会面授辅导班 注会面授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