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怀诚痛述养老问题 目前不重视今后将成大隐患 |
|
“养老问题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6月26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保险论坛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自称是“从管账的角度说了一番心里话。” “如果这个问题现在不加以重视,日积月累到了二十多年以后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项怀诚说。 据相关部门预测,203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4亿人左右,占当时总人口的27.5%,这就意味着到那个时候中国每4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多的老年人,那个时候,中国的老年人比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五个发达国家的总人口加起来还要多。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比较晚,历史欠账也很多,再加上养老金覆盖面也不宽,比较低,资金缺口因而很大。从统计数字来看,养老金每年全国大概收入可以收到2700亿元或者是2800亿元左右,支出大概也是2700—2800亿元左右,表面上看是平衡的,实际上是不平衡的;表面上看来是没有缺口的,实际上是有缺口的。据项怀诚介绍,目前我国参加养老金制度的人数大体是1.55亿人,占到总人口的12%。 此外,我国还没有完全做到审计统筹。象辽宁、沈阳这些老工业基地,会体现为退休人数多和在职人口少,养老金的收入小于养老金的支出;而深圳市则表现为退休职工很少,在职职工很多,每年交的钱有多余,但是中央政府不可能把深圳的钱调来解决沈阳的缺口。 “即使社保基金建立起来以后,也面临社保基金数量太少的问题”,项怀诚说,如果社保基金能够有两万亿人民币,每年的收益率能够达到5%,可能比较好一点。因为如果有两万亿元的基金,一年至少有一千亿元的收益来补充四亿人口养老的费用。退一步讲,即使一万亿元,按5%的收益率,仍然有五百亿的收益。 “现在一千多亿元的总量,根本就拿不到桌面上来,还有资金投向的严格法律规定,收益率撑死了是2.7亿元,按这样的水平三十多年以后也不行。” “很多办法都想过了,但是无补于事,只好盯住惟一还剩下的资源——多年积累下的国有资产,已经写到文件里面去了,但是到现在没有动作,已经一年多时间了。” “我觉得,耽误得太久了。”项怀诚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