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财经报:是否该要“爱心凭证” |
|
当面对印度洋大海啸这样的世纪灾难时,整个世界哭泣了。 然而,让人感动与欣慰的是,灾难无情人有情——世界各国和人民发扬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纷纷为灾区奉献爱心,捐款赈灾,目前国际社会对印度洋海啸的捐助总额已近40亿美元。 在中国,全国人民对印度洋地震及海啸灾区的募捐活动十分积极。有党政干部、有演艺明星、有稚气未脱的孩子、有下岗工人……最新的统计显示,我们民间捐款已达2.2亿元。 但高兴和感动之余,有人也担心,自己的钱都能到灾民手上吗?看看现状,一方面民政部门、红十字会、慈善会、工会等纷纷牵头组织捐赠,另一方面医药公司、房地产商、商场甚至个人也打起了捐赠的“大旗”。热热闹闹的场面下却遮不住一个“乱”字。再者,类似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早上捐了款,晚上就进了少数图谋不轨者的腰包;或者,捐款一百万到受灾者手上就变成了十万……这种贪污人们“爱心”的行为,导致最严重的后果是人们对这个社会诚信的失望。 虽然相关部门对捐赠款都有严格的监督机制,但如何能让广大的捐赠人放心并参与有效监督呢?笔者认为,不防要一张“爱心凭证”。 买东西要发票已经成了很多国人的习惯,但是献爱心要凭证恐怕中国人还不太习惯。中国人好面子,大多数人捐完钱转身就走,连名字都不留,就更别提什么要收据了。但是这样,往往众多的捐赠人谁也不清楚到底发起机构收到了多少捐赠款,监督部门也只能得到由发起机构汇总的数字。由此,如果由财政或相关部门印发一种类似发票的“爱心凭证”,在发起机构组织捐赠时就按捐赠人所捐钱数给予收据。这样,就可以使捐赠更为透明,更便于监督部门的监督。 捐赠人也一定要放下面子,大大方方的索要“爱心凭证”,要知道,这样做正是为了确保您的爱心能够传送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