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
国资法规[2003]30号
第二十一条国资委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授权、国务院授权和出资人的职责,制定规章。
第二十二条国资委拟采取规章形式规定的事项,一般应当属于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并反复适用的事项。
第二十三条规章的名称一般称为规定、办法,不得称条例或通知、通告、公告。
第二十四条规章的内容一般包括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具体规定、实施日期等。规章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章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
第二十五条列入国资委年度立法计划的规章,原则上由委内有关单位具体负责起草,涉及委内多个单位职能的,由法制工作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
第二十六条起草规章,起草单位应当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委内单位、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有关企业、协会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论证会或者在网上或其他新闻媒体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等多种形式。
法制工作机构参与委内起草单位的起草调研和论证工作。
第二十七条起草规章,涉及国务院其他部门职责或者与国务院其他部门职责关系紧密的,应当充分征求国务院其他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八条规章起草工作完成后,起草单位应当将规章送审稿及其说明、对规章送审稿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和其他有关材料送法制工作机构审查。
送法制工作机构审查的送审稿,应当由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委内有关单位共同起草的规章送审稿,应当由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
规章送审稿的说明应当对制定规章的必要性、规定的主要措施、有关方面的意见等情况作出说明。
有关材料主要包括汇总的意见、调研报告、国内外有关立法资料等。
第二十九条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对规章送审稿进行统一审查。
法制工作机构主要从以下方面对规章送审稿进行审查:
(一)规定的事项是否属于国资委的职责范围;
(二)规定的事项能否采用规章的形式;
(三)是否与有关规章协调、衔接;
(四)规定的主要制度及具体条款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
(五)是否充分考虑和正确处理有关方面对主要问题的意见;
(六)是否符合立法技术要求;
(七)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第三十条规章送审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起草单位应当进一步调研论证、修改、协调,或者采用其他公文形式拟订发布:
(一)制定规章的基本条件尚不成熟的;
(二)不符合本规则第二十八条规定的;
(三)不符合本规则第二十九条规定的。
第三十一条法制工作机构会同规章起草单位对规章送审稿进行修改,形成规章草案和审查报告,提请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
第三十二条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规章草案时,由起草单位作起草说明,由法制工作机构作审查说明。
第三十三条法制工作机构会同起草单位根据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意见,对规章草案进行修改,形成草案修改稿,报委主任签署命令予以公布。
第三十四条公布的规章应当载明规章的制定机关、序号、规章名称、通过日期、施行日期、委主任署名以及公布日期。
第三十五条规章公布后,应当及时在国资委公告上刊登。
第三十六条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特殊情况下,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七条规章自公布之日起10日内,办公厅将规章文本一式20份、起草说明和备案报告一式10份送法制工作机构,由法制工作机构按立法法和规章备案条例的规定报国务院备案,并存档。
第三十八条规章内容涉及国务院其他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制定联合规章的程序,参照本章规定。
第三十九条规章修改、废止的程序,参照本章规定。
第四十条规章的解释权属于国资委。
规章解释由规章起草单位提出解释意见,由法制工作机构提出审核意见,报委主任办公会议批准后公布。
规章解释与规章具有同等效力。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起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根据内容需要,可以分为章、节、条、款、项。除涉及内容多、调整对象复杂的外,规章一般不设节。
章、节、条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述,款不编序号,项的序号用中文数字加括号依次表述。
第四十二条国资委有关制度的制定程序,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四十三条国资委党委有关规章制度制定、发布的程序,由国资委党委另行规定。
第四十四条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及其各部门送国资委征求意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草案,由法制工作机构会同委内有关单位研究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四十五条有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清理工作,由法制工作机构组织委内有关单位进行,提出清理结果和处理建议,报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
第四十六条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汇编工作,由法制工作机构负责。
第四十七条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