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发布搜索

科教园注会——20年面授老品牌
背景:
阅读新闻     距离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还有 天     优惠期:7月1日还有 天     2019,有你,有我,有梦想!

财务职场中的关键概念

 

      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尤其是每年大量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去争抢为数不多的饭碗。如何增加自己求职的砝码,在如恒河沙数的简历中拔得头筹,成为现今在校大学生不可回避的问题。除了假期打工,增加工作经验,剩下就是毕业前的实习,但这是每个大学生都有的机会,并不足以使人鹤立鸡群。思来想去,惟有考证一途。
     “投简历的时候,用人单位并不了解你,大多数主要通过面试者手中的证书来决定是否给你面试机会,是否录用你,多一个证书会比别人多一些优势,取胜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些。”大四学生小马说。
     小马认为,考证可以为日后找工作积累一些资本。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很难,不如在学校期间多学一些技能,找工作时多几份本事,也能增加成功几率和自信。目前,用人单位大多不太注重学科成绩,而更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各种各样的证书理所当然成为体现综合素质的参照物。
相对于其他专业,财经类专业的在校生要幸运得多。
    一方面,如果你是大四学生,可以到学校开证明,证明你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即将取得学士学位与毕业证书,即可报名参加注会考试;另一方面,委托中介报考或者在取得毕业证、中级职称后,即行考证。这样,在理论知识尚充盈于脑海、还没有被现实生活、职场残酷竞争扰乱心神之际,集中精力学习,理论上成功考取财务类专业必备证书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有“财务第一证”美誉的注册会计师(CPA)的报考规定如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注册会计师考试管理工作指南》):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可以免予部分科目的考试。
    现在各地对在校生报考注册会计师所掌握的尺度不一,不过大多对报考资格的审核比较宽松,首次报名分为应届未取得毕业证的大专以上学生和已取得大专及以上文凭的考试两种,对未取得毕业证(7月取得毕业证、9月考试)的学生,现场报名后只需要7月份取得毕业证后再去现场审核即可。不像有的专业资格证书报考,明确规定毕业后方能达到报考条件,更有的还规定了工作年限。
     但也有极端情况出现,某地一在校生花了三年的时间通过了注册会计师全部科目的考试,在进行资格审查时发现其为在校大学生,结果不但考试成绩作废,还被勒令三年内不准再报考。
    一般来说,财经类专业的在校生在报名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应当着手准备CPA的考试,即便是尚未达到报考条件,也应做好相关的预习准备,以争取在学业完成后的前后两年内获得此项证书。个中原因有三:一是CPA证书对于财务从业人员的重要性虽达不到一劳永逸的程度,但一纸CPA证书在手,不但增添了求职的砝码,对职业之路的选择也大有裨益;二是学校的学习环境较好,相对于理论知识占很大比重的CPA考试,在良好的学习环境里更容易增加成功率;三是一旦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随之而来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财务工作的繁杂工作量,也很难使人心无旁骛,就算是学习毅力十分坚韧,也要付出比平常人更多的时间精力。
林慧是一所财经类院校的本科在校生,因为嫂子王芸是从事财务工作的,现在已做到某集团公司财务经理的职位,当初林慧在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就多少受了嫂子的影响。
    在王芸的建议下,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在其他同学忙于实习或者卿卿我我时,林慧就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CPA考试科目的研习上,她计划在两年内攻下这个堡垒。林慧除了学习往年CPA的考试教材和复习资料外,并且在首次报考时,有选择性地将《会计》、《财务成本管理》作为第一批过关对象,尤其是对于《财务成本管理》更是花了大的精力,力求一次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考试,她的两门全部通过,其中《会计》成绩较为理想,《财务成本管理》涉险过关。毕业后的第二年,其余《审计》、《经济法》、《税法》三门也如愿通过,虽说吃苦不小,但两年过五门的成绩也足以让她的嫂子——那个考出几丝白发**到中级职称的王芸眼热不已。
    兜里揣着学位证和CPA资格证,林慧的底气便足了许多,但嫂子王芸泼她冷水说:“你虽然拿到了CPA资格证,但初出茅庐,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也别得意的太早。”这回林慧又乖乖地听了嫂子的教导,将CPA资格证挂靠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里,老老实实地去了一家公司做会计,公司里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刚毕业一年的小会计还顶着个CPA的名头。
    两年后,林慧跳槽到一家外商独资公司做了财务部的副经理,她的理想目标是开一家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并且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正在从充实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上努力充实奋斗着。
    针对注册会计师出考率不高的现状,在校生报考更应当从自身的时间安排、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应考心态上做好充足的准备。
    首先,CPA考试的学习量之大是众所周知的,对于在校生来说,本身亦有专业课程,如何做到既能够挤出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吸收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模拟题海练习,又要同时兼顾学校的课程不受影响,就需要在时间安排上知己知彼,做好筹划。所谓知己,就是在坚定自己信心的基础上,明确在专业课程学习、社会实践、娱乐生活之余,能挤出多少时间用于CPA的考试。在做好时间规划的同时,参考别人的成功经验,合理分配和严格遵守时间,十个小时能学完一章的,绝不额外增加占用两个小时,计划一个星期应完成的学习量,不能想着这个月还有余下的三个星期。依靠对时间的严格把握和按时完成的学习任务,能够有效地冲淡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考试信心。
     其次,依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和个人兴趣专长,科学合理地布局报考课程,一般情况下有先易后难和先难后易两种选择。
     选择先易后难,通常适合整个考证过程中时间因素相对宽泛的人,现在CPA的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共六科,那么将相对较难的会计、审计和财务成本管理放在稍后进行,既有利于开局提振考试信心,又能在日后工作当中结合实际经验逐个攻克较难的专业科目。
     选择先难后易即先利用在校学习的氛围,容易一举先啃下硬骨头,对于相对而言概念性、计算性较强的其他科目,则利用步入社会之初或刚参加工作时,打铁趁热,一鼓而作气完成余下科目的考试。
     无论先选择报考哪些科目,一般来说,考试的时间拉得越长,学习的难度将会越大,通过的机率也就越小,所要付出的精力也就越多。因此,合理选择考试科目的顺序就显得尤其重要。
    第三,应考心态决定考试的成败。所谓应考心态是要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心理准备,一旦选择备考则无回头路可走,只有考试完成、拿到证书方算成功登顶,此期间不可有丝毫松懈,信心也来不得半点动摇。对于在校生来说,虽然学习环境较好,但毕竟年轻气盛,刚则易折,如果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极易放弃既定的目标,因此建议寻找良好的学伴,互相勉励,避免出现半途而废的结果。
    其他如教材和辅导资料的选择、自学与听课之间的取舍,均需结合自身的能力善做考量,因时因势加以利用,以便做到思路清晰、有备无患。
    虽说现今的职场,以能力衡量员工、能否为公司创造效益也更老板看重,但趁着时间充裕、求知欲旺盛时期能够多积累些就业的资本还是十分必要的。毕竟注册会计师资格是对一名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肯定,能给财务从业者带来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所以,相应的基石自然越早奠定越好。

科教园教育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huajie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