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发布搜索

科教园注会——20年面授老品牌
背景:
阅读新闻     距离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还有 天     优惠期:7月1日还有 天     2019,有你,有我,有梦想!

论模拟题的重要性

经常有人问:做模拟题太惨了怎么破?做了那么多题,怎么还是觉得自己没什么长进?

  我想是因为:你在舒适区待的太久了!

  避难就易是人的本性,困难和容易之间,我们总是习惯选择后者。可是,真的,不逼自己跳出舒适区,你做再多的题,也难有长进。

  不要待在理解力的舒适区

  依照舒适区理论,我们可以将做题分为舒适区、伸长区和恐惧区三个等级。

  舒适区内,做题者做题毫无难度,虽处于心理舒适的状态,但进步缓慢;

  伸长区中,做题者做题有一定难度,感到某种程度的不适,但跳一跳还是够得着,理解力提升明显;

  恐惧区里,做题者做题难度过大,由于超越能力范围太多,感到严重不适,难以卒读。

  理想的状态是待在伸长区,但很多人待在舒适区不肯出来。

  我觉得,做题应该对自己有难度的要求。

  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向钢琴家学习琴技,钢琴家第一天就给了他一份难度极高的琴谱,一周后他才能勉强弹奏完整的曲子。本以为钢琴家只是想给他一个下马威,没想到钢琴家之后给出的琴谱一首比一首难,越来越超出了年轻人掌握的技巧。直到有一天年轻人忍不住向钢琴家提出疑问,钢琴家什么也没说,只是示意年轻人弹奏第一天的曲谱,年轻人惊讶的发现,曾经对他来说生涩的琴谱已经在他指尖化为了优雅流畅的旋律。

  尽自己所能,攻克一本有难度习题很重要,特别是某些集大成的题库,再回过头来看同类型的试题,也会有这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做题也应该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去挑战自己的理解力。

  经常做那种跳一下才能够得着的题,理解力才能突飞猛进地提升。

  我相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做题安排,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多去看超越你已有经验的知识,而不是沉溺于寻求共鸣。

  印象很深的是,大一时和一个同学谈论过一个议题,当时觉得她的见解还挺有意思的。大三时我们又偶然谈起这个议题,当我通过做题和思考对这个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期待可以进行更深刻的讨论时,她的嘴里还是老生常谈。我当时觉得乏味至极,你的说辞和两年前一模一样,知识没有更新,理解没有升级,你没发现自己一点长进都没有吗?

  不要待在做题速度的舒适区

  还有一个最致命的舒适区,是做题速度的舒适区。

  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对自己要有量的要求。不要拿质量比数量重要当挡箭牌,放任自己。你确实是在做题,但你到底有多少知识增量和思想增量呢?你只是看起来在认真做题罢了。

  逼自己一把,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读得多快多好。跳出舒适区,才能野蛮生长。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