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3月7日,正值“两会”召开之际,《人民政协报》在B3版发表专版文章:“高举诚信建设的旗帜 为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不断前进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全面介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在近年来取得的成果、积累的经验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原文标题:《高举诚信建设的旗帜 为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不断前进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
市场经济呼唤诚信建设
诚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说过,“民无信不立”。多年来,中国人一直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实际上不存在明显的贫富差异,商业道德也并未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下,形成利益主体多元化,使情况复杂起来,经济社会便迫切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但是,全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渡时期,有可能出现一个“失范”的阶段。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从道德上、制度上确保诚信升值,消除欺诈和失信,已成了一桩刻不容缓的大事。中央领导曾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
面对严峻形势,以保障经济信息质量,维护公众利益为己任的每一个中国注册会计师深知成千上万人的决策依赖着他们的工作,如果注册会计师不讲诚信,社会的信用链条就可能断裂,就可能损害,甚至葬送别人的事业。不久前闭幕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向全社会郑重承诺:坚持以诚信建设为主线,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根本宗旨。在关注行业利益的同时,注重维护好社会公众利益;在加强执业队伍专业素质建设的同时,注重行业职业道德的提升;在加强会计师事务所质量和风险控制的同时,注重行业诚信文化的培育和发展,通过行业上下共同不懈努力,全面提高行业的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水平。公众自然把期待和信任的目光转向了他们,关心他们的状况,希望他们健康的成长,承担起市场经济卫士的担子。
八年成长 八年探索 八年改革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至今有三个很巧合的8年:第一个是1980年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成立到1988年中注协成立的8年,第二个是1988年中注协成立到1996年两会联合的8年,第三个是1996年至2004年两次代表大会之间的8年。每个8年,行业的成长都有不同的特征。第三个8年行业的发展,令人难忘——1996年中注协全国特别代表大会召开时,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还都是有各种各样挂靠单位的国有所,还都带着很重的“官办”色彩,社会对注册会计师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还都停留在“作为政府部门对市场经济进行监督管理的延伸”;而8年后的今天,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完成了脱钩改制,成为组织形式上已基本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独立的市场中介机构,改变了事务所的“官办”形象,增强了国内外投资者对事务所的信赖度,注册会计师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的深度和广度也有了新的扩展,社会已经开始将注册会计师视为独立、客观、公正的专门职业。这种变化显然是意义深远的:
—行业队伍规模稳固增长,人员素质快速提升。目前中注协个人会员已发展到13万余人,其中执业会员6.3万人,遍及工商、金融、证券、政府部门和学术界、教育界等诸多领域的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团体会员5000多家。通过严密的考试制度、广泛深入的后续教育以及严格的年检退出机制,执业队伍的年龄结构不断改善,专业素质得到较大提高。自1991年建立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制度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13次注册会计师考试,近年来每年报考人数超过60万人,14年来累计有11万人取得考试合格成绩。
—行业脱钩改制积极推进,行业发展活力全面激发。1998年初,注册会计师行业在中介行业中率先开展了体制改革工作,要求挂靠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与挂靠单位在人事、财务、业务、名称四个方面彻底脱钩,改制成为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发起设立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执业机构。1999年底,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工作全部完成,从业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明显提高,队伍结构趋向年轻化、专业化,事务所发展活力得到全面激发与释放。脱钩改制为注册会计师实现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奠定了体制基础。
—执业范围不断拓展,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在巩固和扩展传统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的同时,执业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延伸,特别是在内部控制审核、基建工程预决算审核、会计报表审阅、资产评估以及管理咨询等业务上,有了较大开发和突破。2003年度全行业业务收入总额达到128亿元,比1996年度的32亿元翻了两番。
—执业质量显著提高,行业作用日益突出。行业的执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有了快速改善和进步,建立了业务报备、谈话提醒、诚信档案、自律惩戒和执业质量检查在内的行业监管体系,行业自律意识显著增强,执业质量明显提高,在证券市场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作用显著增强。特别是注册会计师每年为上千家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在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维护证券市场秩序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内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行业影响力逐步增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作用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关注,行业的社会地位日益提升,注册会计师已经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已经成为青年人才就业的重要选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注册会计师已经参与到经济建设与相关决策的方方面面,并在各级人大、政协中积极发挥参政议政作用。与此同时,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国际会计职业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注协先后加入了亚太会计师联合会(CAPA)、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与40多个境外会计师职业组织建立了友好交往关系,在国际会计审计等领域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协会建设得到加强,协会工作水平显著提高。8年来,协会结合行业发展新情况,摸索和总结市场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自律的实现途径,切实加强协会的自律组织机构和功能建设,完善自律监管体系,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级协会的共同努力下,行业自律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实践取得积极进展,协会秘书处建设也得到加强。目前各级协会工作人员达到了1000多人,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协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也大大提高。行业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建成,以及注册、考试、业务报备等管理系统的开发和投入使用,极大推动了协会管理服务工作的现代化,进一步提高了协会工作效率。
行业建设所取得的成绩,饱含了行业恢复重建24年来,特别是近8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1996年,随着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的联合,社会审计的两支大军实现了统一。统一的法律规范、统一的执业标准、统一的监督管理,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1997年,根据国务院领导关于“做扎实工作,整顿会计师行业”的重要指示,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展了以“清师、清所、清业务”为主要内容的清理整顿工作,行业面貌焕然一新。
—1999年底,注册会计师行业率先在中介组织中实现脱钩改制,极大激发了行业活力。会计师事务所真正成为由执业人员发起设立的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独立的中介机构,为行业跨世纪的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
—世纪之初,国内外爆出的公司财务欺诈事件,使行业遭受严峻的信任危机。我们没有因此而低迷,没有因此而放弃理想和信念。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振奋精神,从我做起,高举诚信建设的旗帜,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加强行业诚信和职业道德建设,表达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对公众利益负责、讲诚信、讲道德的诚意和职业追求。
—多年来,各级领导、各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关怀、支持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行业的关爱与培育,给予我们源源不断的前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