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园注册会计师培训班的编辑为大家整理了《审计》相关学习资料,帮助考生梳理重点知识内容。
第三节 审计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含义(教材P167)
1.重要性概念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2.理解要点
(1)判断一项错报重要与否,应视其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经济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
(2)重要性受到错报的性质或数量的影响,或者受到两者共同影响;
(3)判断一个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将使用者作为一个群体对共同性的财务信息的需求来考虑的;
(4)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
(5)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教材P171)
1.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目的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2.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应考虑因素
(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2)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
(3)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3.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评估方法: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以该基准,从而得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2)评估基准:有许多汇总性财务数据可以用作确定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基准,例如,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费用总额、毛利、净利润等。
注册会计师通常选择一个相对稳定、可预期且能够反映被审计单位正常规模的基准。
(3)选择百分比:
注册会计师通常运用职业判断合理选择百分比,据以确定重要性水平。以下是一些参考数值的举例:
①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自经营性业务的税前或税后净利润的5%,或总收入的0.5%;
②对于非盈利组织,费用总额或总收入的0.5%;
③对于共同基金公司,净资产的0.5%。
4.各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可容忍错报
可容忍错报是在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可接受的最大错报。
(2)考虑因素
①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
②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重要性水平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
③会计准则、法律法规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计量和披露的预期(如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及治理层的报酬);
④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及其环境相关的关键性披露(如制药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本);
⑤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特定业务分部(如新近购买的业务)的财务业绩。
三、对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的调整(重点掌握,教材P173-P174)
1.调整计划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的必要性
在审计执行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进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将增加
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1)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2)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四、评价错报的影响(教材P175-P176)
1.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包括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和推断误差。
(1)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
①对事实的错报。这类错报产生于被审计单位收集和处理数据的错误,对事实的忽略或误解,或故意舞弊行为。
②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这类错报产生于两种情况:一是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估计值的判断差异;二是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的判断差异,由于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造成错报,管理层却认为选用会计政策适当,导致出现判断差异。
(2)推断误差
推断误差是注册会计师对不能明确、具体地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包括:
①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
②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
2.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的影响
(1)低于重要性水平
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说明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超过重要性水平
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超过了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通过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
如果管理层拒绝调整财务报表,并且扩大审计程序范围的结果不能使注册会计师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接近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
五、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概念(教材P168)
1.审计目标:发表恰当审计意见。
2.审计风险: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3.审计失败: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
4.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足够低。
(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教材P174)
1.二者是反向关系。
2.应当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3.注册会计师不能通过不合理地人为调高重要性水平来降低审计风险。
(三)与审计风险模型有关的基本概念(教材P169)
1.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模型研究和讨论的是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关系,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即: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2. 与审计风险模型有关基本概念
(1)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2)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3)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
(4)控制风险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企业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
【例题2·单选题】下列与重大错报风险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重大错报风险是因错误使用审计程序产生的
B.重大错报风险是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C.重大错报风险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
D.重大错报风险可以通过合理实施审计程序予以控制
【答案】C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对重大错报风险的概念理解,选项A和B与“重大错报风险”概念不符;依据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通过风险评估程序评估的是重大错报风险,不能够控制重大错报风险,能够控制的是检查风险,故选项C正确,选项D不正确。
【例题3·单选题】在审计风险模型中,“重大错报风险”是指( )。
A.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B.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C.评估的与控制环境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
D.评估的与财务报表存在广泛联系的重大错报风险
【答案】B
【解析】审计风险模型中的重大错报风险是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四)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教材P169)
1.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
2.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3.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受被审计单位控制环境的影响,可能影响多项认定,很难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认定。
4.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有关,考虑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五)检查风险的确定与控制(教材P170)
1.检查风险的确定
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通过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用x表示),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检查风险(用y表示)为:
【例题4·单选题】关于审计风险模型中其各要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审计风险是预先设定的
B.重大错报风险是评估的
C.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前面临的
D.检查风险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控制的
【答案】C
【解析】在审计风险模型中,审计风险是一个可接受的低水平,是预先设定的,选项A恰当,选项C不恰当。
【例题5·单选题】下列有关检查风险的观点不能认同的是( )。
A.检查风险的控制效果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B.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
C.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
D.在既定审计风险水平下,检查风险与注册会计师所需的审计证据成同向关系
【答案】D
【解析】检查风险与注册会计师所需的审计证据呈反向关系。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检查风险水平越低,所需实施的实质性程序越多,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因此是反向关系。
更多辅导资料请点击注册会计师学习资料,我们将为考生不断更新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