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教学安排
  ⊙→授课教师
  Tel:82330119 / 118
    400-810-2468

 

阅读新闻      办学理念:以学员为核心,一切服务皆为学员! [字体: ]
财政部长金人庆撰文:中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北京面授班

网络课堂

历年培训展厅

试听教室

咨询报名

财政部长金人庆撰文:中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和宏观调控的新需要作出的重要决策。

 
  一、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的灵魂和关键

  对具体经济情况作具体分析,相机抉择地实施适当的财政政策,是财政宏观调控的灵魂和关键。它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加强宏观调控能力的需要,是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需要。

  1993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经历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果断决策,及时采取了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由于抉择得当,财政政策在熨平经济周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3年到1997年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阶段,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即紧缩性财政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紧张程度得到明显缓解,物价涨幅回落到较低水平,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1998年以来是应对通货紧缩趋势的阶段,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91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的持续发行,有效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每年拉动GDP增长1.5—2个百分点左右,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实践证明,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特定任务适时相应调整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政策作用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二、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是当前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

  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但也出现了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并带来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局面。同时,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减产,粮食供应靠挖库存维持平衡,粮价逐步攀升,带动了居民消费品价格的明显上升,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重。党中央、国务院见微知著、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标本兼治地进行了一系列宏观调控并已取得了积极成效,初步消除了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避免了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保持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当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虽有缓解,但基础不巩固,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主要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机制尚不稳固,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很大,能源、运输等瓶颈约束依然突出,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增加。这表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中央决定明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通货膨胀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压力时,继续实施这一政策,不仅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甚至易于形成逆向调节;不仅不利于减缓通货膨胀的趋势,而且易于加剧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程度,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因此,积极财政政策应当适时转向。再加上目前投资规模很大,社会资金较多,也有条件调整财政政策的取向。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经济又并非全面过热,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许多薄弱环节亟待加强,而且没有强烈信号表明近期会发生高通货膨胀,因此,积极财政政策不宜一下子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明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的,是又一次科学的相机抉择,是非常英明正确的,展示了中央驾驭经济全局的艺术日臻成熟。

  三、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要着力把握好十六个字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讲的中性财政政策),主要是要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宏观上既要防止通货膨胀的苗头继续扩大,又要防止通货紧缩的趋势重新出现;既要坚决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的行业从紧,又要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政策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来,要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个字。

  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近期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大体保持在3000亿元左右。同时随着GDP的不断扩大,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会不断下降,预计明年将降至2%左右。继续保持一定的赤字规模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是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要求,也是保持一定宏观调控能力的需要。这样做的必要性是:第一,政策需要保持相对的连续性,国债项目的投资建设有个周期,在建、未完工程尚需后续投入。在经济高速增长和部分行业、项目对国债资金依赖较大的时候,“收油过猛”会对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冲击。第二,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确实有许多“短腿”的事情要做,保持一定的赤字规模,有利于集中一些资源,用于增加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公共领域的投入。第三,保持一定的调控能力,有利于主动地应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的形势。

  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资金安排上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对与经济过热有关的、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越位”投入,要退出来、压下来;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的,涉及到财政“缺位或不到位”的,如需要加强的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不仅要保,还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努力促进“五个统筹”和全面协调发展。

  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原则,在继续安排部分国债项目投资,整合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保证一定规模中央财政投资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投资规模,腾出一部分财力,用于大力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创新,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体制和增长方式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靠深化改革。推进改革的内容概括地讲有两大类:

  首先,从财政自身讲,要在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有增有减的结构性税制改革。我国现行税制在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不完善、不合理之处,影响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通过完善税制,让市场主体———企业的“包包”里多一点钱,不断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有利于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加快技术改造,建立经济自主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不仅比政府直接投资效果好,也符合世界税制改革和发展趋势。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虽然近期会导致财政减收,但有利于推动企业发展,有利于培植财源,会为做大财政经济蛋糕进一步打造坚实基础。自2004年7月1日起,国家已在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率先进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第二,要积极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上述两项改革最好能同步推进,同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改革要给一个过渡期,以使外资企业的宏观税负水平总体不出现大的变化。第三,要改革和完善农业税费制度。要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推进减免农业税改革试点工作。在完善对种粮农民实施财税优惠政策的同时,研究促进中部崛起和对产粮大县的财政扶持政策。第四,要继续完善出口退税制度。

  其次,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大力支持推进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四项改革,以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消费。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表明,投资作为生产性消费,只是消费需求的派生需求,只有投资完成后产生新的供给并创造新的需求的时候,才能拉动经济增长。如果没有最终消费的支撑,仅靠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虽然短期内可行,但从长远看,不仅难以持久,而且会使大量资金沉淀在生产环节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结构问题。消费需求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最终环节和最终实现形式,是拉动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动力和决定性力量,而且作用更加直接有效和稳定持久。上述四项改革与个人消费的扩大密切相关。所以,要加大对这些改革的支持力度。

  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增长,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增收节支工作绝对不能放松。在部分地区、行业投资仍然偏热的情况下,强调增收节支还有利于控制总需求。为此,一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堵塞各种漏洞,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依法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减免税。二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证重点支出需要,各项财政支出都要精打细算。三要在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格管理,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的行为,把该花的钱花好、管好、用好,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来替代一定的财政资金的增量需要。四要科学使用预算执行中的超收,一般不能做刚性支出和投资安排。

  四、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

  在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过程中,中央财政将通过积极运用财税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转移支付等措施,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长期建设国债投资也将重点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中部崛起,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重点保证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在建重大项目建设。长期建设国债逐步递减且与预算内基建投资并轨后,其规模会保持在适当水平上,支持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以及加强农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仍将是其重点。此外,从明年起,中央财政还将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尤其是中西部县乡财政的困难。


日期:2005-10-2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录入:

评论 】 【推荐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