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一个老师这样说过:能够跨过长投、合并报表、所得税这三个大难点,那么通过会计应该是不成问题了,因为这三部分东西是确实难,而且需要大量的基础知识来做铺垫,可以说是大部分资产负债的综合,所以,问题来了,第一次接触会计,如何来学习所得税,来往下看吧!
1 首先明白如何会产生差异
这个是学习的前提,因为会计和税法的规定不一致导致会有差异,比如:资产减值损失,在会计上,如果有证据证明该项资产确实发生减值,那么是可以扣除的,减少利润;但是税法的规定不是这么回事儿,税法要求必须实际发生时才能扣除,这样就形成了税会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是暂时的,因为将来实际发生是可以扣除的;再比如,罚款,罚款扣除减少了企业的利润,但是税法规定罚款和滞纳金永远都不能扣除,所以形成的差异是永久性差异。这样用很通俗的话来理解差异的形成。
2 该背的口诀还是要背
虽然会计不像经济法一样,大量的考点需要我们记忆,但是有些东西背也是特别有必要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差异;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差异;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差异;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差异,这几句话一定要熟练到看到题目能脱口而出。
3明确资产的计税基础
(1)一般的资产在初始确认时,税法和会计没有差异,可能产生的税法会计差异就是计提的减值准备、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来计提折旧。
(2)如果是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那么账面价值等于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税基础等于初始确认金额(或减去税法规定可以计提的折旧)。
(3)无形资产有个特殊的地方:对于研发支出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初始计量时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这个知识点经常综合题会考到)。
4明确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注意:有一些负债(如,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短期借款等)的确认和偿还不影响企业的损益,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预计负债是可以能形成永久性差异的:比如债务担保,税法规定债务担保在实际发生时也不可以扣除,这样未来可扣除的金额就是零,所以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形成的应付职工薪酬,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减去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那么计税基础等于零。
如果第一次接触所得税,也不要害怕,刚开始学习需要做的就是了解上面四个规则,一遍遍的听课然后训练,因为只有学好这部分,后面的内容才可能顺利的进行下去,总之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努力克服一切而来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