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财务指标 |
计算公式 |
注意的问题 |
资产负债率 |
资产负债率= |
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含义:一元的资产承担着多少元的偿债压力。 |
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 |
产权比率= 权益乘数= |
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对评价偿债能力的作用基本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
长期资本负债率 |
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100% |
含义:一元的长期资本承担着多少元的偿债压力。 |
利息 保障倍数 |
利息保障倍数= 其中:利息支出指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
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从长期来看该指标至少应大于1。 含义:一元的利息费用有多少元的息税前利润保障 |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
|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 =经营现金流量÷利息费用 |
含义:一元的利息费用有多少元的经营现金流量保障 |
【例题4·多选题】权益乘数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资金结构,权益乘数越高( )
A 资产负债率越高
B 财务风险越大
C 财务杠杆作用度越大
D 产权比率越低
【答案】ABC
【解析】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1+产权比率,所以权益乘数、资产负债率及产权比率是同向变动,且指标越高,财务风险越大,财务杠杆作用度越大。
2.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表外因素)
(1)长期租赁:当企业的经营租赁量比较大、期限比较长或具有经常性时,就形成了一种长期性筹资
(2)债务担保:在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应根据有关资料判断担保责任带来的潜在长期负债问题。
(3)未决诉讼:未决诉讼一旦判决失败,便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在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要考虑其潜在影响。
【例题5·多选题】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报表以外的因素有( )
A 为他人提供的经济担保
B 未决诉讼案件
C 售出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赔偿
D 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
【答案】ABC
【解析】D是表内因素,已经计入长期应付款了。
小结:短期偿债能力是正指标,长期偿债能力大部分是反指标,也有正指标。
债权人: 偿债能力越强,越好
经营者和股东:偿债能力越强,不一定越好
三、营运能力分析
指标 |
公式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
|
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销售收入 |
|
存货周转率 |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成本)÷存货 |
存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成本)÷存货) |
|
存货与收入(成本)比=存货÷销售收入(成本) |
|
流动资产周转率 |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 |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流动资产)=365÷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
|
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销售收入 |
|
营运资本周转率 |
营运资本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 |
营运资本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 =365÷净营运资本周转次数 |
|
营运资本与收入比=营运资本÷销售收入 |
|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
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 |
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365÷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
|
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非流动资产÷销售收入 |
|
总资产周转率 |
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资产 |
总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总资产)=365÷总资产周转次数 |
|
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销售收入=1/总资产周转次数 |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注意的问题
在计算和使用应收账款周转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销售收入的赊销比例问题。从理论上说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其对应的流量是赊销额,而非全部销售收入。因此,计算时应使用赊销额取代销售收入。但是,外部分析人无法取得赊销的数据,只好直接使用销售收收入计算。实际上相当于假设现金销售是收现时间等于零的应收账款。
2.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可靠性问题。最好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
3.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问题。统一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应收账款是已经提取减值准备后的净额,而销售收入并没有相应减少。其结果是,提取的减值准备越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少。这种周转天数的减少不是好的业绩,反而说明应收账款管理欠佳。如果减值准备的数额较大,就应进行调整,使用未提取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计算周转天数。报表附注中应披露应收账款减值的信息,可作为调整的依据。
4.应收票据是否计入应收账款周转率。大部分应收票据是销售形成的。只不过是应收账款的另一种形式,应将其纳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计算,称为“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
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否越少越好。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如果赊销有可能比现金销售更有利,周转天数就不会越少越好。
6.应收账款分析应与销售额分析、现金分析联系起来。
【例题6·单项选择题】某公司2004年度销售净额为6000万元。年初应收账款余额为300万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500万元,坏账准备按应收账款余额10%提取。每年按360天计算,则该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 )天。
【解析】应收账款周转率=6000÷[(300+500)÷2]=15(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15=24(天)。
(二)存货周转率应注意的问题
1.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销售收入”还是“销售成本”作为周转额,要看分析的目的。在分解总资产周转率时,应统一使用“销售收入”计算周转率。如果是为了评估存货管理的业绩,应当使用“销售成本”计算存货周转率。考虑评估资产变现能力,采用销售收入。
2.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短越好。存货过多会浪费资金,存货过少不能满足流转需要,在特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的存货水平(经济订货批量),所以存货不是越少越好。
3.应注意应付款项、存货和应收账款(或销售)之间的关系。
4.应关注构成存货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在产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各项资产
总资产周转天数=∑各项资产周转天数
总资产与销售收入比=∑各项资产与销售收入比
【例题7·单项选择题】某企业2009年的总资产周转次数为2次,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3次,若一年有360天,则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为( )。
A.360 B.180 C.120 D.60
【答案】D
【解析】总资产周转天数=360/2=180天
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3=120天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180-120=6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