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事件 五大所光环褪色
作者:杨 波
银广夏与美国安然两大惊天骗局的揭露,令两国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中立性与 诚信度表示怀疑,这让所有的人都意识到,目前已到了对现行会计制度作出重大改进的时候 了。 在银广夏惊天骗局之后,美国安然公司的倒闭,再次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虽然五大所 的中国公司均对此事不予评论,但五大所的神话显然已经被打破。面对形形色色的会计风 险,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本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步伐,不仅如此,会计市场体系也将展开一场深 入的批判性重建。对此,国内上市公司会计问题专家清议先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舆论普遍认为安然事件的核心问题在于会计风险防范体系失灵,您对此有何评 价? 清议:人们所说的会计风险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基于会计责任的会计风 险,也是狭义的会计风险,基于审计责任的审计风险,以及会计准则风险。发生在美国的安 然事件的确与早些时候发生在中国的银广夏事件有共同之处。它们都存在对会计报表负有责 任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涉嫌虚假陈述的问题,以至于报表使用者对公司投资价值作出错误判 断;它们又都是因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导致的,也就是说,承担审计责任、在会计报表公信 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注册会计师未能揭示会计报表当中存在的虚假陈述风险,导致投资者错 误判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们都涉及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会 计准则国际化程度都较为有限,于是才导致在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两个环节同时存在巨大风 险。 记者:那么,如何防范会计风险呢? 清议:泛泛地说,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会计准则制订机构都对防止会 计风险负有责任。不过,相对说来,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关键环节。事件发生后,两国公众 都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中立性与诚信程度表示怀疑。舆论普遍认为,如果担当审计责任 的注册会计师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及时准确地揭示出会计报表当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投资 者、公司内部职工以及债权人便不会付出巨大代价。在国内,有关部门已开始加强对会计师 事务所审计风险的监管,相信这将对上市公司2001年报产生重大影响。 过去,人们总是假设制订会计准则的人不会犯错误,但如今看来这也是难以避免的。具 体地说,目前中美两国存在的会计准则风险主要是围绕会计准则国际化展开的。幸运的是, 两国都已经意识到必须加快国际化步伐。不久前,中国证监会推出了补充财务报告与补充审 计制度,虽然这是一个过度性的安排,而且只限于融资环节,但毕竟意味着在上市公司范围 内已经全面引入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上摆脱了中国会计准则制订进度的约束。 美国证监会最近也明显加快了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步伐。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对公司并购过 程中产生的商誉会计处理方法作出重大修订,核心是接受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影 响,要求美国公司不能继续依据成本计价原则核算商誉价值并编制会计报表,而必须根据并 购公司实际的业绩状况或当初没有预料到的亏损程度对商誉重新进行会计估计,并一次性核 销已失去盈利基础的商誉价值。据报道,仅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核销的商誉价值就高达600亿 美元。这比安然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500亿美元还要多。美国参议院会计准则顾问预计美国 公司因此核销或发生的净资产减值多达1万亿美元,于是出现了美国公司与美国资本市场双 重瘦身运动。 记者: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防范会计风险吗? 清议:显然不能怀疑它们对防范会计风险的作用。但是,的确不能认为会计风险将因此 销声匿迹。在很大程度上,上述两起对社会各方利益都造成重大伤害的事件,要害是对会计 师事务独立审计业务所缺乏有效的监督。这让人意识到,目前已到了对现行会计体系作出重 大改进的时候了。我们注意到,美国证监会和会计界正在起草新的会计规则,拟成立独立于 会计师事务所的私人监管组织,按照市场化模式,而不是行政模式强化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 计的监管。的确很有必要在现行会计体系中增加这样一个新的角色,他们能够对注册会计师 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公开评价,或叫作外部审计评估。之所以称为“外部"的,是由于他们 不能利用被审计公司的内部控制,不能进行帐项基础审计,而是完全借助公开的会计信息对 注册会计师承担的审计风险进行事后评估,及时发现审计风险,并将涉及到的会计风险与审 计风险借助大众传媒“扬于公庭",进而实现很有效率的市场化或社会化监管。从某种意义 上讲,这也是以实行独立审计与会计咨询分业经营来改造现有独立审计体系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