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试系列辅导
作者:邵军
去年的考题有何特点?今年的教材有何新变化?学习的重点放在哪里? 一年一度的全国CPA考试又要开始了。如何在几个月内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全面、系 统地领会吃透各门课程的学习要点,最大限度地提高考试成绩,是广大考生最为关心的话 题。下面我就《会计》这门课程如何进行复习,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与见解,希望能对复习 考试有所帮助。 2001年CPA考试回顾 (一)总体评价 2001年《会计》试题,总体说来,新内容较多,题量不大,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 大,成绩也不够理想。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主要原因可能是2001年颁布实施了新的《企业 会计制度》,大部分考生对新制度理解不深,感到很不适应。 (二)题型、题量分布 2001年试题总计为34道题,四种题型,其中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29题,占40 分;主观题(包括计算分析题、综合题)5题,占60分。由此可见,题量并不大,但分数较为 集中,尤其是综合题所占比例较大,达到三分之一强,增加了考试难度,许多考生就是吃了 该亏。 1.单项选择题。共18题,占18分,其中18道题中有10道是计算题,另外第8、9、12、 13、14、15、18题都是可以在书上直接找到答案的,但容易被忽略,看书细致才能答对。总 的说来,单选题只要概念清楚,不难做对。 2.多项选择题。共11题,占22分。在答题时,按规定,不答、错答、漏答都不给分。 问题就出在错答和漏答上,多选了项是错答,少选了项是漏答,均不给分。但总的说来,多 选题并不难,考的就是一个看书细致。 3.计算及账务处理题。共3题,其中第1小题6分,第2小题8分,第3小题8分。本题型共 22分。 4.综合题。共2题,其中,第1小题20分,第2小题18分。本题型共38分。 各题型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见右表。 (三)试题特点 《会计》科目的考试一向以“全面考核,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 实务操作能力”为命题原则。2001年的试题也不例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测试内容基本全面。从右表可以看出,该年度试题涵盖教材的大多数章节。考查考 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并注意突出知识体系的重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要全面出击,注重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盲目地押重点、猜题。 其中,单选题、多选题主要是考核考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这部分试 题覆盖面广,考点分散,需要全面、细致的学习才能掌握,要求考生在记忆基本概念和原理 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计算得出答案;计算及账务处理题和综合题侧重于考核重、难点内 容,主要考核考生对各种会计处理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有针对性的学习才能把握其要 领。 2.重点突出。从右表还可以看出,2001年度试题在教材各章中的分布不是均衡的,其 中第三章存货、第四章投资、第八章长期负债、第十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十五章所得税 会计,第十六章或有事项、第二十章合并会计报表等题量较为集中,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内 容。主要考核的知识点基本上均体现在改革的新知识、新内容上,如:资产期末计价、债务 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借款费用、会计政策变更、无形资产核算、所得税会计等。 CPA考试的指定教材每年均及时依据新的制度、法规重新修订。2002年《会计》教材就 是根据近期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及修订颁布的一些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关联 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收 入》、《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交易》、《无形资产》、 《借款费用》、《租赁》等编写的。通过2002年、2001年两年考试情况分析,这些新颁布的 准则都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3.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能力。历届CPA五门课 考试中,《会计》课程的指定教材最厚、考试时间最长、考试题目最难,成绩最不理想。考 生如果没有很熟练的功底,要想做完全部试题是很不容易的。另外综合题大都涉及多个相关 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在掌握各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点训练自己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和 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能力。 4.试题难度、隐蔽程度提高。从1996年开始,《会计》试题中,能够直接在教材中找 到答案的题目数量在减少,而要求考生从给定的资料中发掘答题的有用条件,然后据以分 析、回答问题的题目数量在增加,避免了试题的直观性,提高了所要测试知识的隐蔽性,以 考核考生的职业判断力。2001年的考题有一趋势,那就是对会计的确认、会计计量越来越重 视,所占考分较多,且有淡化会计核算、会计报告的趋势,这更加符合CPA的职业特点。以 往一些从来没有接触过会计的考生,仅凭个人良好的综合素质及正确的学习方法、技巧,也 能通过考试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教材变化及结构体系 2002年的《会计》教材共二十四章,比2001年的教材多出了三章的内容。在2001年教 材的基础之上,变化项目是: 其一,将原来的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两章内容合并为一章; 其二,将原来下放在各资产章节中的有关非货币性交易单独作为一章; 其三,将分别在应收项目和流动负债中分别涉及的债权人与债务人的有关内容单独提 练出来为债务重组一章; 其四,根据《租赁》准则,增加了租赁一章; 其五,根据《借款费用》准则,增加了借款费用一章。 从结构上看,可分为六个部分学习: 第一部分(第一章),是财务会计的基本知识,概念多,所占分值少。 第二部分(第二~六章),是会计资产要素相关内容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 理论与基本方法,其中“第四章投资”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部分(第七~九章),是会计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相关内容 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考生复习时应注意“第七章负债”,是 将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内容合并起来了。 第四部分(第十~十一章)是“中期及年度财务报告”,这是会计核算最终结果。财务 会计核算的最终环节就是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考生应掌握 三张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方法。 第五部分(第十二~第二十二章),是企业发生的一些特殊业务、特殊事项的会计处 理。其中新增加了“借款费用”、“租赁”、“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四章。由此 可见,这一单元的变化最大,肯定是2002年考试的重点内容,考生务必多加关注。 第六部分(第二十三~二十四章),“合并会计报表”、“分部报告”主要是集团公司 报表的编制以及分部报告的确定和披露。 学习规划 (一)全面学习,重点突破 看懂教材的全部内容是通过考试最基本的前提,在未掌握教材内容的情况下,花费大 量时间盲目地做难题是不可取的。看书时要注意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意掌握重点内 容。对教材的内容应做到融汇贯通,切忌条块分割,要将会计理论熟练地应用到实务中去, 从历年试题情况看,综合题全部都是理论与实务的结合。 (二)分析教材变化,把握主攻方向 分析教材的变化,把握复习的主攻方向,是成功考生的一个特点。通常来说,教材变 化大的地方,也是考试的重点所在。对此,必须引起考生的高度关注。 当然,我们说对教材新增加或修改的内容要给予足够重视,但不是说就可以忽视未修 改的内容。2002年会计教材修改面相对其他课程来说,变化比较大,需要全面把握。由于教 材是根据2001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及新颁布的《企业具体会计准则》编写 的,建议大家在复习考试时,最好手头有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会计制度》,作为 工具书,以备查看。 (三)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 这里我们用数学几何中的“点、线、面”来形容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从而作到以 点带线,线面结合。 这里所说的“点”,即是通常所说的考试点,也就是指统考教材中出题概率大的地 方。大家知道,在厚厚的一本指定用书中,并非每一段话都可以出题目,换言之,能够出题 的“点”是有限的,也是有规律的,而这些“点”正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所在。但是,每一个 考试点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了一条条“线”,线与线之间的有机 结合,形成一个个“面”,这里的“线”可以理解为指定教材中的某一章乃至某一节;这里 的“面”可以理解为指定教材中的中心内容乃至某一单元的中心内容。因此,大家在学习过 程中,既要抓住每一章、每一节中的考试“点”,又要能通过这些“点”把每一章、每一节 串起来,连成一条线,形成一个“面”,进而全面地、系统地、完整地把握教材的精髓。 (四)进行模拟训练,熟练、巩固、检验所学知识 适当做一些练习题和模拟题是考试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说,仔细研读教 材,进行系统地学习是考试成功的前提,不好好看书光指望老师押题是不现实的,这便是 “看书”的重要性;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试就是做题。所以,在应试学习过程中,适 当地做一些练习题和模拟题是考试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经常有考生对我说,指定教材 看了好几遍,也没有觉得什么地方不清楚,但一到考场,面对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时,总是 模棱两可,举棋不定,考试成绩也就可想而知。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平时习题 做得太少,光“学”不“练”,花架子。 考试大纲只规定了考试范围,并未给出具体的考试内容;指定教材通常也只是就考试 大纲规定的范围平辅直叙地加以展开说明;考试题的答案很难直接从指定教材中找到。如何 将“指定教材”中各“考试点”(由考试大纲”决定)与“考试试题”的“答案”联系起来 呢?这就需要有一本好的习题集。 习题集“好”的标准应该是按照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的内容,以“考题”的形式进行 归纳整理,既要有各章的练习题,又有多套有一定代表性的模拟题,对于较难的试题,在有 参考答案的基础上应附有答案分析,并指导你举一反三。通过练习、模拟,你可以自我测试 对教材的理解掌握程度,了解哪些内容知道,哪些问题能回答,哪些章节没有把握,哪些试 题你以前根本没见过,哪门课比较起来掌握得较好,等等,从而为你进一步学习做好思想和 时间上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