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C 5.C 6.A 7.D 8.B 9.B 10.B 11.B 12.B 13.A 14.B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 3.ABD 4.ACD 5.ABCD 6.AD 7.BD 8.AC 9.ABCD 10.ABCD 11.BD 12.ABC 13.BCD 14.ABCD 15.ABD 16.ABC 17.ACD 18.BCD 19.ABC 20.AD
三、判断题
1.× 2.× 3. ○ 4.○ 5.× 6.× 7.○ 8. × 9.○ 10. × 11.×
12.× 13.○ 14.○ 15. ○16. × 17.○ 18. × 19.× 20.○
四、计算题
1.(1)关税完税价格=(700000+10000) ×(1+2‰)+5000 =716420(元)
(2)进口关税=716420×110%=788062(元)
(3)进口消费税计税价格=(716420+788062)÷(1-10%)=1671646.67(元)
(4)进口消费税=1671646.67×10%=167164.667(元)
(5)进口增值税计税价格=716420+788062+1671646.67=1671646.67(元)
(6)进口增值税= 1671646.67×17%=284179.93(元)
依据:434、439、132、86页
2.(1)92年获利应纳税,应纳企业所得税=50×30%=15(万元)
(2)93年为计算减免期限第1年,不纳税
(3)94年仍免征企业所得税
(4)95年应纳企业所得税=(50-30) ×30%÷2=3(万元)
(5)96年应纳企业所得税=70×30%÷2=10.5(万元)
(6)97年仍在减半优惠期,但亏损不纳税。
(7)98年免减优惠期满,由于是先进技术企业仍享受减半待遇
应纳企业所得税=(60-20) ×30%÷2=6(万元)
依据:教材242、239、252页
3.(1)应纳税所得额=240000-120000-8000-1008-432-600×12-400×2×12-(25000-18000)=86760(元)
(2)公益救济性捐赠允许扣除限额=86760×30%=26028(元)
实际捐赠款人允许扣除限额
(3)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86760-2000=84760(元)
(4)应纳税额=84760×35%-6750=22916(元)
(5)应补交税额=22916-12000=10916(元)
依据:283、287、289页
4.(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为200万元
(2)房地产开发成本=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
=50+25+500+100+25=700(万元)
(3)房地产开发费用=(100-10)+(200+700)×5%=135(万元)
(4)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2000×5% ×(1+7%+3%)=110(万元)
(5)加计扣除费用=(200+700) ×20%=180(万元)
(6)扣除项目金额=200+700+135+110+180=1325(万元)
(7)增值额=2000-1325=675(万元)
(8)增值比率=675÷1325×100%=50.94%
(9)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适用30%的税率。
这部分增值额为:1325×50%=662.5(万元)
应纳增值税=662.5×30%=198.75(万元)
(1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适用40%的税率。
(675-662.5)×40%=5(万元)
共计应纳土地增值税203.75(万元)
五、综合题
1.(1)该企业本月的纳税申报有错误,以下做法不符合税法规定:
①运输产品取得运输收入9万元应与销售收入90万元一起按混合销售行为缴纳增值税,不能按一般运输收入计算应交营业税;
②为促销以折扣方式销售B产品取得销售额200万元,折扣额20万元,但折扣额与销售额未在一张发票上注明,按规定不得减除;
③销售B产品由于质量问题,购买方已退货,但企业尚未收到退货发票,也不得减除销售额;
④将A产品12万元作为福利分给职工,B产品14万元用于扩建办公楼,均属视同销售行为,应按规定计算销项税;
⑤购进原材料150万元,但有20万元货物尚未入库也未取得专用发票,该20万元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应抵扣;
⑥购进30万元的材料用于扩建办公楼,虽已取得专用发票,但属于用于非应税项目,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2)应做以下调整:
应纳增值税=(90+9+200+12+14) ×17%-130×17%
=55.25-22.1=33.15(万元)
进一步应查明企业是否故意行为,再根据性质情节予以相应处罚,追究其责任。
依据:60、44、107、35、57、55、51页
2.(1)不正确。按税法规定,从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的,应自行申报纳税,所以该作家本月工薪所得应申报纳税
应纳税额=700×10%-25=45(元)
(2)应申报纳税,按税法规定,分笔取得一次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
应纳城建税=6.83+0.78=7.61(万元)
应纳教育费附加=2.93+0.33=3.26(万元)
共少纳税款=(18.68+90+7.61)—(16.59+81+6.83)
=116. 29-104.42=11.87(万元)
(3)应给予的处罚:
该烟厂随意抵扣进项税额,不按规定税率计算消费税,进行了虚假的纳税申报,属偷税行为,其偷税数额占应缴税额的10%以上且超过了1万元,应由税务机关通知申报,并追缴其偷税款,处以偷税数额5倍以下罚款。
若拒不申报应按偷税罪论处,对其责任人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对单位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2.(1)该企业年终原应纳税所得额为:
10100+300+20—7300—280—28=2812(万元)
(2)虚计销售收入、虚转销售成本多计应纳税所得额:
2200—1540=660(万元)
(3)虚计应收帐款,多提坏帐准备金:
2574×5‰=12.87(万元)
(3)该企业正确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2812—660+12.87=2164.87(万元)
(4)应纳企业所得税=2164.87×33%=714.41(万元)
(5)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虚计销售收入、虚转销售成本、虚转利润,并多提坏帐准备金12.87万元,属于弄虚作假,如已进行纳税申报,即为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应责令企业予以纠正。
3.(1)该房地产开发公司在销售不动产时代政府收取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视为营业收入以外取得的价外费用,应算入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营业额计征营业税。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销售不动产,采用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取预收款的当天,因此,该房产公司以预收款方式售房取得的预收款500万元,应并入当期销售额计征营业税。
1998年应缴营业税:
(2000+50+500)×5%=127.5(万元)
应补缴营业税=127.5—100=27.5(万元)
(2)税务机关的处罚意见:按《税收征管法》规定,该纳税人的行为属偷税行为。偷税数额27.5万元,偷税额占应纳税额为(27.5÷127.5)×100%=21.6%,对于偷税数额占到应纳税额的1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偷税数额5倍以下的罚金,由税务机关追缴所偷税款27.5万元。
本答案由北京科教园注会培训中心http://www.bicpa.org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