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教学安排
  ⊙→授课教师
  Tel:82330119 / 118
    400-810-2468

 

阅读新闻      办学理念:以学员为核心,一切服务皆为学员! [字体: ]
2005年科教园注会《会计》串讲班练习题及答案(一)

                                   会计串讲班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某企业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2003年12月31日递延税款贷方余额98万元,2003年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3%。2004年所得税税率为30%,本年摊销股权投资差额50万元;计提折旧300万元,比《税法》规定的方法少提折旧40万元;发放工资100万元,比《税法》规定的标准少发放5万元;发生超标业务招待费12万元;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10万元,被投资单位的所得税税率为33%;发生差旅费支出18万元。则企业2004年12月31日递延税款的余额为( )万元。 

A、借方89.09 

B、借方90.59 

C、贷方85.19 

D、贷方86.09 

答案:D

解析:86.09=98/0.33*0.3-50*0.3+40*0.3

2003年末递延税款贷方余额98万元。

所得税税率由33%降为30%调整递延税款(98/33%)×3%=8.91(万元)(借方发生额)

摊销股权投资差额(发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调整递延税款50×30%=15(万元)(借方发生额)

少提折旧(发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调整递延税款40×30%=12(万元)(贷方发生额)

2004年递延税款贷方余额=98-8.91-15+12=86.09(万元)

(低于标准的工资不属于差异;业务招待费超标属于永久性差异;差旅费不属于差异;按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10万元;因为被投资单位的所得税税率为33%,不存在将来补交所得税的问题,故递延税款的发生额为0)

2、以下期货业务核算时,不应记入“期货损益”科目的是( )。 

A、办理期货业务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 

B、按照合约初始成交价与平仓成交价计算的已实现盈亏 

C、按照合约的初始成交价与期末结算价计算的未实现盈亏 

D、因会员资格变动导致的损益 

答案:C

解析:C项计入递延套保损益。

3、某企业本期购置固定资产支付现金500万元,支付固定资产专门借款利息80万元,全部为资本化的借款利息,支付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20万元,支付耕地占用税100万元,支付以前年度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的最后一期付款,金额150万元。该企业本期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登记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的金额是( )万元。 

A、620 

B、600 

C、770 

D、750 

答案:A

解析: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500+20+100=620(万元)

4、甲上市公司经批准于2003年1月1日发行10年期、年利率10%、每年年底支付利息、面值总额为12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发行后共收到发行款项12600万元(不考虑发行费用)。该债券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股票,每一面值1000元的债券可转换每股面值1元的普通股40股。发行债券的当日,乙公司购买了甲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40%。第7年1月1日,乙公司将所购债券全部转换为股票,当时甲公司股票的市价为每股60元。则甲公司因乙公司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所获得的股本溢价收入是( )万元。 

A、4608 

B、4704 

C、7488 

D、11324 

答案:B

解析:〔12000+(12600-12000)-(12600-12000)÷10×6〕×40%-12000×40%×40÷1000=4704(万元)

5、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00年12月购入管理用设备一台,价值500万元,使用年限为20年,无残值。2003年末,该设备可收回金额为408万元,2004年末,该设备可收回金额恢复至415万元。至2004年末,该设备影响的利润为( )万元。 

A、76 

B、100 

C、99 

D、116 

答案:B

解析:25×3+17+24-16=100(万元)或500-25*4=400<415,则为25*4=100万元。

6、以下不能判断为关联方关系的是( ) 

A、A企业的主要投资者拥有B企业60%的表决权资本。A和B 

B、A企业的财务总监同时也是B企业的总经理,A和B 

C、A企业的大股东(持股15%)的儿子拥有B企业60%的表决权资本。A和B 

D、A企业的财务总监的母亲同时也是B企业的总经理,A和B 

答案:A

解析:A中所指的投资者不能判断是企业还是个人,则不能直接判断是否为关联企业。

7、甲公司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对未到期应收账款和逾期应收账款分别按照1%和5%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2003年末应收账款科目余额500万元,其中未到期应收账款200万元,逾期应收账款300万元,2004年上半年经批准核销坏账损失3万元,下半年收回在以前年度已作为坏账损失处理的应收账款2万元,200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400万元,其中未到期应收账款和逾期应收账款各200万元,在逾期应收账款当中有50万元属于有确凿证据表明只能收回其中的60%,2004年甲公司提取坏账准备的金额是( )万元。 

A、提取13.5 

B、提取16 

C、冲减5 

D、冲减4 

答案:A

解析:200×1%+150×5%+50×40%—(200×1%+300×5%—3+2)=13.5(万元)

8、以下会计业务处理中正确的有( )。 

A、将固定资产大额修理费用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B、为今后两年接受广告服务支付的广告费用计入“预付账款” 

C、为本期广告服务支付的广告费用,因为金额较大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D、将本期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答案:B

解析:广告费用是当期的营业费用,不得因金额大而摊销,但是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实际支付的广告费将在未来几个会计年度内获得广告服务,则本期实际支付的广告费应作为预付账款。

9、某建筑公司与客户签订了总金额为1200万元的建造合同,预计合同总成本1000万元,一季度发生领用物资和人工费用等工程成本400万元,季末已经计入工程成本的工程领用物资中尚有100万元材料仍在施工现场堆放,没有投入使用,该建筑公司采用累计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方法确定工作量,则一季度的合同费用为( )。 

A、400万元 

B、300万元 

C、360万元 

D、480万元 

答案:B 

解析:完工进度=(400-100)/1000×100%=30%,合同费用=1000*30%=300(万元)=1200×30%-(1200—1000)×30%=300(万元)。

10、A公司2002年1月1日将一台账面价值200万元的管理用新设备以185万元的价格出售给B公司,并立即以经营租赁方式将其租回,设备使用期为8年,租赁期为3年,合同规定租回当月支付租金15万元,然后每年末支付租金20万元,合计75万元,则A公司租赁第一年应确认为管理费用租金费用是( )。 

A、30万元 

B、32万元 

C、40万元 

D、20万元 

答案:B

解析:(15+20×3)/3+(200-185)×(15+20)/(15+20×3)=32(万元)。在售后租回形成经营租赁的情况下,售后租回损益按租金的支付比例分摊。

11、甲、乙股份有限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不考虑其他税费)。2004年3月31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批商品,应支付价款5850000元(含增值税),甲公司当天开出6个月商业承兑汇票,票面年利率4%,票据到期后不再计息,甲公司于2005年4月1日与乙公司达成协议,以其生产的10辆小轿车抵偿债务;小轿车的公允价值合计为6500000元(不含增值税),销售成本合计为3500000元。乙公司于2004年为该项债权计提了10%的坏账准备。乙公司收到小轿车后,作存货管理,且2005年度全部未对外销售。上述业务使甲公司增加资本公积和乙公司增加存货的金额分别为( )元。 

A、1362000元,4265300 

B、1447000元,1129700 

C、1362000元,6500000 

D、1273600元,3500000 

答案:A

解析:甲公司增加资本公积:

5850000×(1+4%×6/12)-(3500000+6500000×17%)=5967000-4605000=1362000(元)

乙公司增加存货:

5850000×(1+4%×6/12)×90%-6500000×17%=5370300-1105000=4265300(元)

12、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乙种原材料计划成本每吨1300元,月初乙种材料余额40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余额52060元,本月购入乙种原材料50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每吨1200元,增值税额为1020000元,另发生运输费用60000元,装卸费用20000元,途中保险费用18000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为4996吨,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4吨。本月出库乙种原材料5100吨,乙种原材料月末实际成本为( )元。 

A、378210 

B、251560 

C、293840 

D、271380 

答案:B

解析:本月购进材料的成本差异:1300×4996-(5000×1200+55800+20000+18000)=401000(元)

材料成本差异率:(52060-401000)/(400000+1300×4996)=348940/6894800=-0.05

月末材料实际成本:(400000+4996×1300-5100×1300)×(1-0.05)=251560(元)

13、甲公司于2000年初开始对销售部门用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该固定资产原价为60万元,假定无残值,会计上采用5年期直线法折旧,税务上采用10年期直线法折旧,2000年末该固定资产可收回价值为40万元,2003年末可收回价值为11万元,2004年6月1日甲公司将该设备出售,售价为14万元,无相关税费,甲公司所得税率为33%,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计提折旧,假定2004年甲公司实现利润200万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2004年的净利润为( )万元。 

A、134 

B、133.01 

C、170 

D、169.01 

答案:A

解析:

(1)2004年会计上半年折旧费用=11÷2=5.5(万元),税务口径的折旧为3万元(=60÷10÷2),可抵减折旧差异为2.5万元(=5.5-3)

(2)2004年末会计上认定的设备出售收益=14-(60-12-10-10-10-6-5.5-1)=8.5(万元),而税务上认定的设备出售收益=14-(60-6-6-6―6―3)=-19(万元),转回时间性差异27.5万元

(3)2004年的应交所得税=(200+2.5-27.5)×33%=57.75(万元)

(4)2004年的递延税款发生额为贷记8.25万元(=25×33%)

(5)2004年的所得税费用=57.75+8.25=66(万元)

(6)2004年的净利润=200-66=134(万元)

14、企业披露分部信息时,需要分别披露对外和对其他分部金额的项目是( )。 

A、营业收入 

B、营业利润 

C、资产总额 

D、负债总额 

答案:A

15、A公司于2000年12月20日取得一台设备准备用于生产新产品,其原价为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无残值。但由于新产品试制失效,A公司取得的上述设备一直未投入使用。A公司2001年对上述设备未计提折旧,但2001年12月31日计提了减值准备30万元。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从2002年1月1日,对不需用固定资产由原来不计提折旧改为计提折旧,并按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A公司对固定资产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A公司该设备200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 

A、40 

B、42.5 

C、0 

D、50 

答案:A

解析:按追溯调整法该设备2001年应计提折旧=200÷5=40万元,因2001年12月31日计提了减值准备30万元,所以2002年需调减期初税前会计利润10万元。2002年应提的折旧额=(200-40)÷4=40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事项中,应作为收入要素核算的有( ) 

A、收到的或有租金 

B、将原材料分配给股东 

C、以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房,回购价是固定的 

D、没收的包装物押金 

答案:ABD

解析:选项A,出租人收到的或有租金,应作为当期收入;选项B,将原材料分配给股东,企业作为其他业务收入确认收入;选项C,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房,回购价是固定的,不应确认收入;选项D,没收的包装物押金,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2、国有独资企业改组为股份制公司时,以下符合相关规定的做法是( )。 

A、要进行产权界定,明确产权归属 

B、进行资产清查时,对拥有实际控制权的长期投资,应当延伸清查至被投资企业 

C、要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评估机构对改制企业的全部资产按规定进行评估 

D、原国有划拨土地可以继续无偿使用 

E、改建企业因医疗费超支等产生的职工福利费不足部分,可以依法以公益金、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资本弥补 

答案:ABCE

解析:教材P163-165有详细的说明。

3、在中期财务报告中,企业应当提供以下会计报表( )。 

A、本中期末的资产负债表和上年度末的资产负债表 

B、本中期的利润表、年初至本中期末的利润表以及上年度可比期间的利润表 

C、年初至本中期末的现金流量表和上年度年初至可比中期末的现金流量表 

D、本中期末的资产负债表和上年度可比中期末的资产负债表 

E、本中期的利润表、年初至本中期末的利润表以及上年度末的利润表 

答案:ABC

解析:在中期财务报告中,企业应当提供以下会计报表:本中期末的资产负债表和上年度末的资产负债表;本中期的利润表、年初至本中期末的利润表以及上年度可比期间的利润表;年初至本中期末的现金流量表和上年度年初至可比中期末的现金流量表。

4、下列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 )。 

A、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 

B、专利技术的研发费用 

C、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 

D、无形资产确认以后发生的后续支出 

E、融资租入设备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答案:BCDE

解析:A为资本性支出,要单独核算,计提折旧。

5、有关租赁的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包括发生的相关费用。 

B、在存在优惠购买选择权时,不会存在担保余值。 

C、担保余值相对于出租人和承租人而言是不一致的。 

D、售后租回中,承租方租赁资产以租赁开始日时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和出租方资产的账面价值两者的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 

答案:BCD

解析:A项当租入固定资产需要安装时,相关费用在先计入“在建工程”,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转入“固定资产”中。

6、甲上市公司拥有乙公司20%的股权并对其有重大影响,本期甲公司按超过其正常售价50%的价格出售给乙公司一批商品,商品已经发出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货款已经收到,乙公司购入该商品作为存货。对于此项交易,甲公司下列正确的会计处理是( )。 

A、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将此项交易的结果抵消 

B、在报表附注中披露该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C、按照实际售价确认收入 

D、按照超过非关联方的加权平均价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E、按照非关联方加权平均价的部分确认收入 

答案:BDE

解析:A选项:不是母子公司关系不编制合并报表,C选项错误,应扣除关联交易差价后确认收入。

7、下列会计处理中,符合会计制度规定的是( )。 

A、出于谨慎性原则考虑,在物价持续上涨的前提下,对存货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 

B、对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改为账龄分析法作会计政策变更处理,进行追溯调整 

C、对首次发行股票中所接受的无形资产注资,以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其入账成本 

D、如果债券发行费用高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的利息收入时,应作“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否则,应将差额视作债券溢价处理 

E、在接受外币资本注资时,如果实收资本折算汇率采用的是投资当日的市场汇率,则不会出现“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答案:ACE

解析:(1)对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改为账龄分析法应作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2)当债券发行费用高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利息收入时,若发行债券是为购建固定资产筹集资金的,则按照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处理;若属于其他情况,如果差额较大,应“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如果差额较小,则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3)在接受外币资本注资时,如果资本折算汇率采用的是投资当日的市场汇率,而实收资本用的是合同约定汇率,两者不一致时会出现“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8、ABC公司和XYZ公司无任何投资和被投资关系,ABC公司董事长的妻子是XYZ公司的总会计师。ABC公司按协议约定承租XYZ公司的子公司DEF公司,在承租期内,ABC公司每年支付给XYZ公司租赁费500万元,XYZ公司不再控制DEF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XYZ公司的董事会秘书张明将其所拥有的房屋出租给ABC公司。根据上述资料,下列各项构成关联方关系的有( )。 

A、ABC公司与XYZ公司 

B、ABC公司与其董事长 

C、ABC公司与DEF公司 

D、ABC公司与张明 

答案:ABC

解析:选项A,因为ABC公司董事长的妻子是XYZ公司的总会计师,董事长和总会计师都是关键管理人员,所以,ABC公司与XYZ公司是关联方。选项B,董事长是企业的关键管理人员,关键管理人员与企业构成关联方。选项C,ABC公司承租DEF公司,并且控制DEF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所以他们之间构成关联方。选项D,董事会秘书不是关键管理人员,所以和企业不构成关联方。

9、下列有关固定资产的论断不正确的是( )。 

A、固定资产改良后的账面成本如果大于可收回价值,应将差额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 

B、闲置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应按其过去服务的部门分别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 

C、固定资产初次采用《企业会计制度》而修改折旧期间和净残值应作追溯调整,以后该指标的修正再作为未来适用法处理 

D、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大额装修费用应作改良支出处理,并按装修周期、租赁期和尚可使用期三者中较短的标准来分摊 

E、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不论其金额大小均作当期费用处理 

答案:BD

解析:闲置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大额装修费应按租期和尚可使用期的较短期限标准进行分摊。

10、下列有关现金流量表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分次购买固定资产的现金支付应列入投资活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B、在偿付专门借款利息时,对于其中的资本化部分应列支于投资活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支付应列支于筹资活动中“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D、甲公司将账面价值10万元的短期投资以12万元的价格出售,由此产生的投资收益2万元应列入投资活动中“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项 

E、补充资料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调整项应仅指计入当期损益的部分,不包括提入“制造费用”的部分,因为该部分形成的是存货成本而不一定计入当期损益 

答案:ABDE

解析:

(1)在分次购买固定资产时,第一次现金支付应列支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其后的现金支付则属于筹资活动中“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

(2)只要是偿付借款利息,应全部计入筹资活动中“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

(3)短期投资的出售收入均应列入投资活动中“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

(4)补充资料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项应列支当期所有的折旧费用。

11、在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下列情况( )。 

A、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 

B、关联方交易的类型 

C、关联方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及有关交易要素 

D、关联方关系的性质 

E、定价政策 

答案:ABCDE

解析:在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这些要素一般包括:⑴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⑵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⑶定价政策(包括没有金额或只有象征性金额的交易)。

12、下列关于或有事项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对于清偿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所需的支出,预期由第三方或者其他方补偿的,只有在补偿金额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该补偿金额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 

B、当或有负债是企业的一项潜在义务时,不应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负债;但当或有负债是企业的一项现时义务时,则应确认为一项负债 

C、对于应予披露的或有负债,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获得补偿的可能性以及预计支付的时间 

D、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预计负债,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同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E、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由于被担保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则可以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答案:AD

解析:按照规定,或有负债无论是企业的一项潜在义务,还是一项现时义务,均不应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负债,故“选项B”是错误的;对于应予披露的或有负债,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获得赔偿的可能性,不披露预计支付的时间,“选项C”是错误的;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即使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也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故“选项E”是错误的。

三、计算题

1、蓝光有限公司(下称蓝光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对外币业务采用发生时的汇率折算,按季计算汇兑损益,按季进行利息处理。2005年1月1日有关外币账户期初余额如下: 

 

蓝光公司2005年上半年发生以下经济业务:(1)1月15日收到某外商投入的外币资本50万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4元人民币,投资合同约定的汇率为1美元=8.30元人民币,款项已由银行收存。(2)1月18日,进口一台不需安装的机器设备用于生产,设备价款40万美元尚未支付,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23元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进口关税658400元,支付增值税671568元。(3)1月20日,对外销售一批产品,价款20万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2元人民币,款项尚未收到,出口增值税税率为0%。(4)2月1日,从建行借入500万港元用于扩建生产线,借款期限三年,年利率6%,利息在到期时一次支付。借入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港元=1.08元人民币。扩建生产线的工程采用外包方式,由香港永生公司承建,工程已于2005年1月1日开工。根据工程协议规定,工程总造价800万港元,预计将于2005年10月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工程款分别在2月1日支付200万港元,4月1日支付200万港元(当日汇率1港元=1.09元人民币),6月1日支付200万港元(当日汇率1港元=1.10元人民币),剩余200万港元在工程验收合格后支付(当日汇率1港元=1.09元人民币)。蓝光公司按照约定,在上述规定的日期分别支付了200万港元,其中在6月1日,由于借入的港元不足支付,用112万元人民币兑换了100万港元。(6)5月28日,以美元存款偿还应付账款20万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6元人民币。(7)6月30日,收回应收账款30万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8元人民币。(8)6月30日,计算第二季度利息,计算汇兑损益。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8元人民币、1港元=1.06元人民币。(9)3月31日的汇率为:1美元=8.3元人民币, 1港元=1.10元人民币〔要求〕(1)编制上述业务的会计分录。(2)计算上述汇兑差额对本年利润总额的影响。 

答案:(1)编制会计分录:

①1月15日收到某外商投入的外币资本: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50万美元×8.24) 4120000

    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30000

    贷:实收资本(50万美元×8.30) 4150000

②1月18日,进口机器设备:

借:固定资产-设备 4621968

    贷:应付账款-美元户(40万美元×8.23) 3292000

    银行存款-人民币户(658400+671568) 1329968

③1月20日,出口销售:

借:应收账款-美元户(20万美元×8.22) 164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64400

④2月1日借入港元:

借:银行存款-港元户(500万港元×1.08) 5400000

    贷:长期借款-港元户(500万港元×1.08) 5400000

2月1日支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生产线 2160000

    贷:银行存款-港元户(200万港元×1.08) 2160000

4月1日支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生产线 2180000

    贷:银行存款-港元户(200万美元×1.09) 2180000

6月1日,将人民币换成港元:

借:银行存款-港元户(100万港元×1.1) 1100000

    财务费用 20000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户 1120000

        支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生产线 2200000

    贷:银行存款-港元户(200万港元×1.1) 2200000

⑤3月31日:

a、计提利息:

1~3月利息费用=500×(6%÷12)×2×1.1=5×1.1=5.5(万元人民币)

1~3月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200×(2÷3)=133.33(万港元)

1~3月利息资本化金额=133.33×(6%÷4)×1.1=2×1.1=2.2(万元人民币)

借:在建工程-生产线 22000

    财务费用 33000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港元户)(5万港元×1.1) 55000

b、计算汇兑损益:

银行存款美元账户的汇兑损益=期末折算的人民币余额-(期初人民币金额+增加额-减少额)=60万美元×8.3-(10万美元×8.25+50万美元×8.24)=4980000-(825000+4120000)=35000(元人民币)

(银行存款美元期末余额=10+50=60万美元)

银行存款港元账户的汇兑损益=期末折算的人民币余额-(期初人民币余额+增加额-减少额)=300万港元×1.1-(500万港元×1.08-200万港元×1.08)=3300000-(5400000-2160000)=60000(元人民币)

〔银行存款港元期末余额=500-200=300(万港元)〕

应收账款美元账户的汇兑损益=70万美元×8.3-(50万美元×8.25+20万美元×8.22)=5810000-(4125000+1644000)=41000(元人民币)

〔应收账款美元期末余额=50+20=70(万美元)〕

应付账款美元账户的汇兑损益=60万美元×8.3-(20万美元×8.25+40万美元×8.23)=4980000-(1650000+3292000)=38000(元人民币)

〔应付账款美元期未余额=20+40=60(万美元)〕

长期借款港元账户本金的汇兑损益=500万港元×1.1-(500万港元×1.08)=5500000-(5400000)=100000(元人民币)

长期借款港元账户利息的汇兑损益=5万港元×1.1-(5万港元×1.1)=55000-(55000)=0(元人民币)

〔长期借款港元期末余额=500万+5万=505(万港元)〕

资本化期间为2005年2月1日至10月1日,故第一季度长期借款本金和利息的汇兑差额10万元人民币应全部资本化,其余外币账户的汇兑差额应费用化。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 35000

    银行存款-港元户 60000

    应收账款-美元户 41000

    在建工程 100000

     贷:应付账款-美元户 38000

         长期借款-港元户 100000

         财务费用 98000

⑥5月28日还款:

借:应付账款-美元户(20万美元×8.26) 1652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20万美元×8.26) 1652000

⑦6月30日,收回应收账款: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30万美元×8.28) 2484000

    贷:应收账款-美元户(30万美元×8.28) 2484000

⑧6月30日:

a、计提利息:

4~6月利息费用=500×(6%÷12)×3×1.06=7.5×1.06=7.95(万元人民币)

4~6月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400×(3÷3)+100×(1÷3)=433.33(万港元)

4~6月利息资本化金额=433.33×(6%÷4)×1.06=6.5×1.06=6.89(万元人民币)

借:在建工程-生产线 68900

    财务费用 10600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港元户)(7.5万港元×1.06) 79500

b、计算汇兑损益:

银行存款美元账户的汇兑损益=期末人民币余额-(期初人民币余额+增加额-减少额)=70万美元×8.28-(60万美元×8.3-20万美元×8.26+30万美元×8.28)=5796000-(4980000-1652000+2484000)=-16000(元人民币)

〔银行存款美元期末余额=60-20+30=70(万美元)〕

银行存款港元账户的汇兑损益=期末人民币余额-(期初人民币余额+增加额-减少额)=0万港元×1.06-(300万港元×1.1-200万港元×1.09+100万港元×1.1-200万港元×1.1)=0-(3300000-2180000+1100000-2200000)

=-20000(元人民币)

〔银行存款港元期末余额=300-200+100-200=0(万港元)〕

应收账款美元账户的汇兑损益=40万美元×8.28-(70万美元×8.3-30万美元×8.28)=3312000-(5810000-2484000)=-14000(万人民币)

〔应收账款美元期末余额=70-30=40(万美元)〕

应付账款美元账户的汇兑损益=40万美元×8.28-(60万美元×8.3-20万美元×8.26)=3312000-(4980000-1652000)=-16000(元人民币)

〔应付账款美元期末余额=60-20=40(万美元)〕

长期借款港元账户本金的汇兑损益=500万港元×1.06-(500万港元×1.1)=5300000-5500000=-200000(元人民币)

长期借款港元账户利息的汇兑损益=12.5万港元×1.06-(5万港元×1.1+7.5万港元×1.06)=132500-(55000+79500)=-2000(元人民币)

〔长期借款港元期末余额=505+7.5=512.5(万港元)〕

资本化期间为2005年2月1日至10月1日,故第二季度长期借款本金和利息的汇兑差额应全部资本化,其余外币账户的汇兑差额应费用化。

借:应付账款-美元户 16000

    长期借款-港元户 202000

    财务费用 34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16000

                -港元户 20000

        应收账款-美元户 14000

        在建工程 202000

(2)计算上述汇兑损益对本年利润总额的影响:

汇兑损益对利润总额的影响=98000-34000-20000=44000(元人民币)

2、甲上市公司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率17%,所得税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所得税率33%。其2003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以及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日均为2004年4月30日,假设有关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处理均未进行。甲公司在2003年12月31日确认利润总额10000万元。在对该公司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发现以下事项: ⑴2003年1月3日购入一项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为1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甲公司2003年度遗漏此项无形资产的摊销。假设税法规定返销年限与会计上估计一致; ⑵2003年10月15日,乙公司对甲提起诉讼,要求其赔偿违反经济合同所造成的乙公司损失500万元,甲公司在2003年12月31日无法估计该项诉讼的可能性。2004年1月25日,法院一审判决甲公司败诉,要求其支付赔偿款项300万元,甲公司认为赔偿款项过高对此结果不服并提起上诉,该项诉讼在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前没有结案,因此财务会计报告中对该业务未予反映,甲公司预计上诉有可能胜诉; ⑶2003年8月,甲公司与某广告代理公司签订广告代理合同,委托该公司承办其产品广告业务,包括电视广告和灯箱广告两种形式。广告代理合同约定:电视广告费用560万元,播放时间为2003年10月;路边灯箱广告费用为400万元,展示时间为2003年10月至2007年9月共4年。甲公司于2003年9月支付上述费用计960万元,并且考虑到电视广告的受益期间难以准确界定,于当月将960万元广告费用一并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在自2003年10月起的48个月内平均摊入营业费用,2003年度共摊销60万元,假定按照税法规定当期有300万元广告费用允许税前扣除,其余可向以后纳税年度无限期递延; ⑷2003年10月25日,甲公司接受其他企业捐赠全新非货币性资产,有关凭据表明该项资产取得成本为500万元,税法规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应并入当期应税所得计算缴纳所得税,甲公司仍按原规定登记了递延税款。 ⑸甲公司2003年11月20日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用1000万元购入某类期货合约,12月10日将该期货合约以1200万元卖出,在现货交易尚未完成的情况下,甲公司确认了套期保值平仓盈利200万元计入期货损益; ⑹2003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其涉及的另一项诉讼案预计败诉的可能性为80%,预计赔偿220万的可能性为70%,预计赔偿250万可能性为30%,为谨慎起见,甲公司确认了300万元的预计负债,并在利润表上反映为营业外支出; ⑺2003年从已经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金中支付售后维修费用160万元,截止期末甲公司漏计本期应计提的180万元产品质量保证金;按照税法规定实际发生的维修费用允许税前扣除; ⑻甲公司为另一公司向银行借款2000万元提供了信用担保,该项担保业务与甲公司生产经营收入无关。该公司因经营严重亏损,进行破产清算,无力偿还已到期的银行借款。银行于2003年11月向法院起诉,要求甲公司承担担保连带责任,支付借款本息2100万元。至12月31日甲公司没有确认该项未决诉讼导致的预计负债。2004年2月5日,法院终审判决银行胜诉,并于2月15日执行完毕。考虑至无法向该公司追偿,甲公司在2004年2月支付该笔款项的同时,将其全额计入当月营业外支出项目。按照税法规定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不得税前扣除。要求: ⑴判断上述会计处理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调整分录; ⑵计算正确的利润总额; ⑶计算应交所得税并写出会计分录。 

答案:

⑴①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 200 (1000/5)

        贷:无形资产 200

②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支出 300

      贷:预计负债 300

③借:长期待摊费用 6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费用 60

借:预付账款 4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费用 560

    贷:长期待摊费用 96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费用 25(400/4×3/12)

    贷:预付账款 25

(按照现行规定,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实际支付的广告费,其相对应的有关广告服务将在未来几个会计年度内获得,则本期实际支付的广告费应作为预付账款,在接受广告服务的各会计年度内,按照双方合同或协议约定的各期接受广告服务的比例分期计入损益。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当期发生的广告费是为了在以后会计年度取得有关广告服务,则应将广告费于相关广告见诸于媒体时计入当期损益。)

④借:递延税款 165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65

⑤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期货损益 200

      贷:递延套保收益 200

(会计上将其确认为“递延收益”,税收上在取得收益时要纳税)

⑥借:预计负债 80(300—22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支出 80

⑦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费用 180

      贷:预提费用 180

(本期计提180万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调增应税所得,按照税法规定实际发生160万维修费用允许税前扣除为本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转回,调增应税所得。)

⑧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支出 2100

      贷:其他应付款 2100

借:其他应付款 2100

    贷:营业外支出 2100

(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和说明的诉讼担保事项要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因此不应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本担保事项与企业经营收入无关,按照税收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因此属于永久性差异。)

⑵利润总额=10000—200—300)—(560+25—60)—200+80—180—2100=6575万元

⑶应税所得=6575+300+(585—300)+200+220+(180—160)+2100+500=10200万元

时间性差异=300+(585—300)+200+220+(180—160)=1025万元

应交所得税=10200×33%=3366万元,其中165已经登记,故应交税金为336-165=3201万元

借:所得税 2862.75

    递延税款 338.25(1025×33%)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201(9700×33%)

四、综合题

1、仁大公司和库克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所得税税率均为33%,两公司均采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计提法定公益金。仁大公司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仁大公司发生下列业务:仁大公司于2003年1月1日以5200万元购入库克公司普通股300万股,占库克公司股权份额的5%,另付税费50万元,对库克公司的经营和财务决策无重大影响,采用成本法核算。当日库克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5000万元。2005年1月1日,仁大公司又以15000万元从其他原有股东购入库克公司普通股1200万股,至此,仁大公司占库克公司股权份额达到25%,可以对库克公司的经宫和财务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改用权益法核算。库克公司发生下列业务:2003年3月8日库克公司宣告分派2002年现金股利,每股0.25元,2003年实现净利润2250万元(未包括下列2003年业务);2004年3月8日库克公司宣告分派2003年现金股利,每股0.30元,2004年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包括下列2004年业务。)此外,库克公司2003年、2004年还发生过以下事项: ⑴2003年5月10日接受某机构捐赠设备一台,未取得相关凭据,类似的设备市价为9375万元,估计八成新。另外还发生安装调试费用150万元。假设库克公司不存在历年未弥补的亏损。(不考虑取得资产的相关税金) ⑵2004年1月10日,取得一项技术改造拨款30000万元,用于固定资产技术改造,该项目于2004年9月30日完成。技改过程中,发生各项费用13500万元,增加固定资产价值13500万元。 ⑶由于发生财务困难,两年前从银行借入的750000万元,年利率为6%,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一笔借款暂时无法支付。2004年11月15日,与银行达成债务重组协议如下: ①豁免库克公司所有积欠利息。 ②库克公司用一批库存商品、一栋办公楼和一块土地使用权抵偿债务。用于偿债的库存商品成本为180000万元,市场价格和计税价格均为225000万元;办公楼的原价为13500万元,累计折旧为3750万元,公允价值为7500万元;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为55200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000万元。各项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假定与债务重组有关的资产、债权和债务的所有权划转及相关法律手续均于2004年12月1日办理完毕。假设整个交易中不考虑除产品增值税外其他相关税费。 ⑷2004年12月31日发现,2003年1月初购入的一项专利权未计提减值准备,2003年末可收回金额为2400万元。为购买该项专利权,库克公司共支付了价款及相关税费3000万元。该专利权的有效年限为10年。假设此项会计差错已达到重要性要求。要求: ⑴编制2003年库克公司有关接受捐赠设备的会计分录。 ⑵编制2003年库克公司有关技术改造拨款而增加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 ⑶确定库克公司债务重组完成日,并编制库克公司债务重组完成日相关的会计分录。 ⑷编制库克上述会计差错更正相关的会计分录。 ⑸编制仁大公司投资库克公司的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⑴借:固定资产 7650

           贷:待转资产价值 9375×80%=7500

               银行存款 150

借:待转资产价值 75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7500×33%=2475

        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5025

⑵借:固定资产 13500

      贷:在建工程或银行存款 13500

借:专项应付款 13500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 13500

⑶库克公司债务重组日为2004年12月1日。债务重组完成日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9750

    累计折旧 3750

     贷:固定资产 13500

借:长期借款 750000×(1+6%×2)=840000

    贷:库存商品 1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25000×17%=38250

    固定资产清理 9750

    无形资产 552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0000

⑷2003年无形资产=30000÷10=300(万元);

2003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3000—300=2700(万元);

2003年末补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700—2400=300(万元);

2004年无形资产应摊销=2400÷9=266.67(万元)

2004年无形资产实际摊销=3000÷10=300(万元);

2004年无形资产多摊销=300-266.67=33.33(万元)。

或300÷9=33.33(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2003年营业外支出 3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00

借:递延税款 300×33%=99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2003年所得税 99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1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1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0.10

    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10.0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15

借:无形资产 33.33

    贷:管理费用 33.33

⑸2003年1月3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库克公司 5250

    贷:银行存款 5250

2003年3月8日:

借:应收股利 300×0.25=75

    贷:长期股权投资—库克公司 75

收到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75

    贷:应收股利 75

2004年3月8日:

借:应收股利 300×0.30=90

    长期股权投资—库克公司 (0.25+0.3)×300-2250×5%—75=22.50

    贷:投资收益 112.50

        收到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90

    贷:应收股利 90

2005年1月1日追加投资:

追溯调整时:

“投资成本”明细科目的金额=15000×5%—300×0.25=675(万元);

“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的金额:

2003年1月1日股权投资差额=5250-15000×5%=4500(万元);

每年摊销金额=4500÷10=450;

2004年12月31日

“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的金额=4500-450×2=3600(万元);

“递延税款”明细科目的金额=450×2×33%=297(万元);

“损益调整”明细科目的金额=(2250—201+3000)×5%—300×0.3=162.45(万元)

“股权投资准备”明细科目的金额=(5025+13500+60000)×5%=3926.25(万元);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2250—201)×5%—450+450×33%]+[3000×5%-112.50—450+450×33%]=—463.05(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库克公司(投资成本) 675

    长期股权投资—库克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3600

    长期股权投资—库克公司(损益调整) 162.45

    长期股权投资—库克公司(股权投资准备) 3926.25

    递延税款 297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63.05

    贷:长期股权投资—库克公司 5250—75+22.50=5197.5

        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3926.25

借:长期股权投资—库克公司(投资成本) 4088.70

    贷:长期股权投资—库克公司(损益调整) 162.45

        长期股权投资—库克公司(股权投资准备) 3926.25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63.05×10%=46.31

    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463.05×5%=23.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9.46

2005年1月1日追加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库克公司(投资成本) 15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

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总额=15000+2250+3000-(0.25+0.3)×300/5%+(5025+13500+60000)—201=95274;

仁大公司应享有库克公司份额=95274×20%=19054.80;

股权投资差额=15000-19054.80= —4054.80。

借:长期股权投资—库克公司(投资成本) 405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库克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3600

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4054.80-3600= 454.80

2、甲公司系2000年12月25日改制的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按净利润的10%和5%分别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为了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经董事会批准,甲公司于2003年度对部分会计政策作了调整。有关会计政策变更及其他相关事项的资料如下:(1)从2003年1月1日起,所得税的核算由应付税款法改为债务法。甲公司历年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2002年12月31日止(不包括下列各项因素),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累计金额为4000万元,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累计金额为1200万元(假定无转回的时间性差异)。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时间性差异处理,当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预计能够在三年内转回。(2)从2003年1月1日起,生产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由12年改为8年;同时,将生产设备的折旧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根据《税法》规定,生产设备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率为零。上述生产设备已使用3年,并已计提了3年的折旧,尚可使用5年,其账面原价为6000万元,累计折旧为15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为零。本年度上述生产设备生产的产品对外销销售40%;A产品年初、年末的在产品成本均为零(假定上述生产设备只用于生产A产品)。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年末库存A产品未发生减值。(3)从2003年1月1日起,甲公司对办公楼的折旧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办公楼的账面原价为8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为零,预计使用年限为25年;根据税法规定,该办公楼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率为零。该办公楼从甲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起开始使用。(4)从2003年起,甲公司试生产某种新产品(B产品),对生产B产品所需乙材料的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乙材料2003年年初账面余额为零。2003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各购入乙材料500公斤、300公斤、200公斤,每公斤成本分别为1200元、1400元、1500元。2003年度为生产B产品共领用乙材料600公斤,发生人工及制造费用26万元,B产品于年底全部完工。但因同类产品已先占领市场,且技术性能更优,甲公司生产的新产品全部未能出售。甲公司于2003年年底预计该产品的全部销售价格为50万元(不含增值税),预计销售所发生的税费为4万元。剩余乙材料可变现净值为50万元。(5)2002年12月甲公司以900万元购入丙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短期投资,期末按成本计价。2003年度现公司分配2002年度的现金股利,甲公司收到现金股利10万元(税后)。公司从2003年1月1日起,对期末短期投资由成本法改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2002年年末和2003年年末丙公司股票市价均为750万元。(6)从2003年1月1日起,将无形资产的期末计价由账面摊余价值改为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甲公司2001年1月20日购入某项专利权,实际成本为48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6年,按16年平均摊销,摊销年限与税法一致。2001年年末、2002年年末和2003年年末预计可收回金额分别为4200万元、3500万元和3280万元(假定预计使用年限不变;对无形资产期末计价政策变更,不调整2001年和2002年已摊销的金额)。(7)甲公司2003年度实现利润总额12000万元,其中,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息收入为2万元;转回坏账准备100.5万元,其中0.5万元已从2002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实际支付的业务招待费5.5万元,按《税法》规定允许抵扣的金额为4.5万元;其他按《税法》规定不允许抵扣金额为3.3万元(永久性差异)。降本题所列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要求:(1)计算甲公司2003年度应计提的生产设备和办公楼的折旧额。(2)计算甲公司2003年度存B产品和库存乙材料的年末账面价值。(3)计算甲公司2003年度专利权的摊销额。(4)分别计算甲公司各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分别编制与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会计分录。(5)分别计算上述各事项增加或减少2003年度净利润的金额。(6)分别计算2003年度上述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7)计算2003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的所得税,并编制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8)计算2003年12月31日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注明借方或贷方,不考虑事项(2)中2003年度以前应调整的递延税款金额)。 

答案:(1)计算甲公司2003年度应计提的生产设备和办公楼的折旧额:

甲公司2003年度应计提的生产设备的折旧额=(6000-1500)×2÷(8-3)=4500×0.4=1800(万元)

甲公司2003年度应计提的办公楼的折旧额=(8000-640)×2÷23=640(万元)

(2)计算甲公司2003年库存产品和库存乙材料的年末账面价值:

领用原材料成本=1500×200+1400×300+1200×100=30+42+12=84(万元)

新产品成本=84+26=110(万元)

新产品年末账面价值=50-4=46(万元)

乙材料年末账面价值=400×1200=48(万元)

(3)计算2003年度专利权的摊销额:

2003年应摊销专利权价值=3500÷14=250(万元)

(4)计算甲公司各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编制与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会计分录:

短期投资的累积影响数(减少留存收益)=(900-750)×67%=100.50(万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50

    递延税款 49.5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50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10.05

            -法定公益金 5.03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8

专利权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300+400)×67%=469(万元)

注:原摊销额合计=(4800÷16)×2=600(万元)

2001年专利权摊余价值=4800-300=4500(万元)

2001年应提减值准备=4500-4200=300(万元)

2002年已摊销专权价值=300(万元)

2002年应提减值准备=(4800-300-300-300)-3500=400(万元)

2003年应摊销专权价值=3500÷14=250(万元)

2003年应提减值准备=(4800-300-300-300-400-250)-3280=-30(万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69

                递延税款 231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700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6.90

            -法定公益金 23.4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0.35

(5)分别计算上述各事项增加或减少2003年度净利润的金额:

设备折旧:减少净利润=(1800-500)×40%-((1800-600)×40%×33%-(500-600)*40%*33%)=348.40(万元)

办公楼折旧:减少净利润=(640-320)-(640-320)×33%=214.4(万元)

存货:减少净利润=〔110-(50-4)〕×67%=42.88(万元)

无形资产:增加净利润={2003年应摊销专利权与原摊销额的差额〔300-(3500÷14)〕+转回的减值准备〔3280-(4800-300-300-300-400-250)〕}×67%=(50+30)×67%=53.6(万元)

坏账准备:增加净利润=(100.5-0.5)×67%=67(万元)

短期投资:增加净利润=〔150-(890-750)〕×67%=6.7(万元)

(6)分别计算2003年度上述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设备折旧。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金额(借方)=(1800-600)×40%×33%=158.4(万元)

存货。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金额(借方)=〔110-(50-4)〕×33%=21.12(万元)

办公楼折旧。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借方)=(640-400)×33%=79.20(万元)

专利权。应纳税和可转回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贷方)=(50+30)×33%=26.4(万元)

应收账款。转回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贷方)=(100.5-0.5)×33%=33(万元)

短期投资。转回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10×33%=3.3(万元)

(7)计算2003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的所得税,并编制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应交所得税=(12000+480+64+240-80-100+1+3.30-10)×33%=12598.30×33%=4157.44(万元)

所得税费用=4157.44-196.02=3961.42(万元)

借:所得税 3961.42

    递延税款 196.02

    贷:应交税金 4157.44

(8)计算甲公司2003年12月31日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

甲公司2003年12月31日递延税款的账面贷方余额=(4000-1200)×33%-(49.5+231-52.8)-196.02=500.28(万元)

本题由北京科教园注会培训中心http://www.bicpa.org提供

日期:2005-11-07 来源:科教园

作者:

阅读:
录入:

评论 】 【推荐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