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教学安排
  ⊙→授课教师
  Tel:82330119 / 118
    400-810-2468

 

阅读新闻      办学理念:以学员为核心,一切服务皆为学员! [字体: ]
【科教园注会】会计精华记忆内容汇总

第二章  货币资金应收项目

   1.存放银行的存款,如果因银行破产发生损失,应将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2
.票据到期日,根据“算尾不算头”的惯例。
    3
.应收票据贴现要掌握书中的公式,强调:
   
1)到期价值可理解为本加息,如为不带息,则为本(面值);
   
2)贴现息的计算基础是票据到期价值,而不是面值;
   
3)做分录时,收到的贴现所得金额计入银行存款,转平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差额则计入财务费用
    4
.应收账款涉及现金折扣时,应按总价法核算。在计算折扣金额时,在考试中要看清要求。在实际中,一般是按含税折扣。
    5
.坏账准备的核算要注意:
   
1)计提坏账准备的基数是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到期未收回,转入应收账款后可计提坏账准备;预付账款不符合其性质,转入其他应收款后,可计提坏账准备;
   
2)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余额百分比法使用较多,账龄分析法较准确。例9说明了坏账准备如何计提,如何冲销,如何补提,如何转回,一定要搞透;其他七大准备比照着做,可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章   

存货的期末计价[2001试题单选,今年还会出选择]
    1
、可变现净值=存货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项目来计提, 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2
、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
     
①、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以合同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②、如果持有存货多于销售合同定购数量,超出部分应按一般售价作为计量的基础。
     
③、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或原材料的市场价作为计量基础
    3
、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①、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好好理解,其生产的产品的计量基础的变化)
            A
、如果生产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成本计量。
            B
、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生产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②、对于用于出售的材料等,需将成本与根据材料估计售价确定的可变现净值相比。

 [1]1A(库存商品或材料)准备出售,市场价12,合同价15,成本10,预计税费6A库存100个、但已定合同的有50个。

A可变现净值=15-6)×50+12-6)×50=750帐面价值1000

2B(材料或半成品)为生产C(库存商品)的主要原料,B的成本20,生产C还要投入30。现B的市场价15,(1C的市场价482C的市场价55[假设不发生其他销售税费]

1B可变现净值=48-30=18

2B可变现净值;由于5520+30,所以不计提跌价准备。

若当期c的合同价49,定货量100c无库存B200

1         B可变现净值=49-30)×100+48-30)×100=3700

B的帐面价值=4000

2         B可变现净值=49-30)×100+20×100=3900

B的帐面价值=4000

       BC 均有库存,则把12、结合。做题中应考虑其他销售税费、完工成本。

三、取得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注意

1、购入(以原材料为例):买价加运输费[×(1-7%]、运杂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计入实际入库材料成本(实际入库量)2000年题]、入库前挑选整理费和按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税金及其他费用。

 2、自制(入账价值=实际支出)
3
、委托加工物资:按实际耗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本以及加工费、运杂费、保险费、和按规定计入成本的税金入账
四、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六、存货的简化核算方法--计划成本法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生时(购入时)超支额记在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额记在贷方;
           
转出时(发出时)一律从贷方转出,转出超支额用蓝字,转出节约额用红字(-)。

 

     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经批准应计入“营业外支出”。其他计入“管理费用”(多次考过选择题,分析存货盘盈、盘亏的原因及处理)

 

第四章 投 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主要掌握两句话:如果没有分派现金股利,则不确认投资收益;如果分派现金股利,有两个去向:冲减投资成本或计入投资收益。

 ①、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累计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底累计净损益)×持股比例-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②、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当年获得的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
注意:若被投资单位当期未分派股利,即使“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为负数,也不确认当期投资权益和恢复初始投资成本。

(二)、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又是相当重要的出题点:

1.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和新的投资成本确定,主要是股权投资差额的计算、摊销和账务处理。

2.持有期间权益确认 :一是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处理,二是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处理,它们的确认过程和账务处理差异很大。

1)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处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一般情况下,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B.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损失。但应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未确认的损失通过备查账登记。

C.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应以取得被投资单位股权后发生的净损益为基础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D.如果年度内投资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应该分段计算应享有的份额。这里要特别注意,分段计算必须以权益法核算为前提。如200111日甲公司投资于乙公司,占乙公司10%的股份,采用成本法核算;200171日又进行了投资,持股比例上升为50%,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2001101日再次投资,持股比例上升到70%。在甲公司计算2001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时,只能是被投资单位在7月至12月即权益法核算时所实现的利润,投资单位所拥有的份额。前半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在由成本法改成权益法时进行了追溯调整,计入到了投资成本中。

E.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如果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中包括了法规规定的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应按扣除不能由投资企业享有的净利润的部分之后的金额计算。例如外商投资企业根据章程规定转作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

 2)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处理

被投资单位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主要包括接受捐赠、企业中途增资扩股引起的资本溢价、接受外币资本投资引起的外币资本折算差额、专项拨款转入和关联交易差价形成等(考试出题点),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应按享有的份额,确认计入资产和权益。

3.被投资企业因会计政策变更、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而调整前期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投资企业应按相关期间的持股比例计算调整留存收益,反映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损益调整”中;如果被投资企业调整前期资本公积的,投资企业也应调整相关期间的资产和权益,反映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股权投资准备”中。(今年综合题出题点)

4.如果被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发生在投资前,并将累积影响数调整投资前的留存收益的,投资企业应相应调整股权投资差额。(今年综合题出题点)

a.调整投资时的股权投资差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26800067*4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268000   

(由于2000年末乙公司净资产减少67万元,甲公司所拥有的份额减少了268000元,在初始投资成本固定的情况下,股权投资差额增加268000元,假设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

b.调整2001年、2002年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额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投资收益]   5360026.8/10*2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53600

c.调减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  8040  53600*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040

5.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的,按追溯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今年综合题出题点

 [例题]A公司1996年至1999年长期股权投资业务资料如下:
      1
A公司199611日以设备对B公司进行投资,该设备原值120万元,已计提折旧30万元,评估价100万元,拥有B公司15%的股权;B公司接受投资时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000万元;A公司和B公司所得税率均为33%;预计投资年限为4年。
      2
1996B公司4月份宣告分配95年的利润150万元;5月份以银行存款支付;当年实现利润240万元。
      3
1997B公司4月份宣告分配利润200万元;5月份以银行存款支付;当年实现利润270万元(其中16月份为160万元);同年71A公司以货币资金追加投资200万元(增资扩股),累计拥有B公司30%的股权。股权投资差额摊销4
        A
公司各年的会计处理如下:


          1996
1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        90万元
       
累计折旧                                      30万元
贷:固定资产                                     120万元

 

         19964B公司宣告分派利润
借:应收股利——B公司                             22.50万元[150*0.15]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        22.50万元

 

19965月收到分派的利润时
借:银行存款                                       22.50万元
     
贷:应收股利——B公司                            22.50万元
1997
4B公司宣告分派利润
应冲减的投资成本=150200240)×15%22.50=6(万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200×15%-(-6=36(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          6万元
     
应收股利——B公司                              30万元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36万元
1997
5月收到分派的利润时
借:银行存款                                       30万元
     
贷:应收股利——B公司                            30万元
1997
年追加投资时,应先对追加投资前的投资进行追溯调整:
1996
年投资时的股权投资差额=901000×15%=60(万元)
1996
11日至1997630日的投资收益差异
           =
240160)×15%36=24(万元)
1996
11日至1997630日应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
=
(-60)÷4×1.5=22.50(万元)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的累积影响数=24-(-22.50=46.5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73.5+60] 133.50万元
                         
——B公司(损益调整)[240160)×15%36] 24.0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9022.50673.50万元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60*0.15+60/4*1.5] 46.5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6022.50      37.5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133.5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     73.5  [90-22.5+6]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60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24        160*0.15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22.5      [60/4*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6.5
           1997
71日追加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2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200万元
    
再次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200[1000150240200160)×15%200×30%]=17.50(万元)???可以这么理解:主要区别是追加投资是属于增资扩股,被投资单位的股东权益发生变化,与购买股票有差别。

200+133.5+24-1000-150+240-200+160+200*0.3=357.5-375=-17.5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17.5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7.50万元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的投资成本=133.5024217.50=375(万元)
投资后A公司应享有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总额=1000150240200160200)×30%   =375(万元)
1997
712月实现利润11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33万元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33万元
同时应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37.5017.50)÷(41.5)×0.5=11(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1万元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11万元

 

(三)、长期债权投资
1)溢折价的确定和摊销
       
①、溢价或折价=全部价款—相关税费—应计利息—债券面值
       
②、直线法摊销:每期摊销额相等
       
③、实际利率法摊销:
           
溢价购入: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减少,债券账面价值*实际利率=投资收益也随之减少,溢价摊销额(应收利息-投资收益)逐期增加。
           
折价购入: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增加,投资收益也随之增加,折价摊销额(投资收益-应收利息)逐期增加。

 

如果是应付债券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溢折价,也是摊销额逐期增加。

2)委托贷款的核算 P148

 1、科目设置:“委托贷款”一级科目,下设“本金”、“利息”、“减值准备”二级科目
 2
、资产负债表中,按期限长短,分别在“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反映。
3)当期应提的跌价准备(=当期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已提数),计入当期损益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第五章  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折旧,要注意两个问题
1
.范围扩大了:除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作为固定资产入帐的土地不计提折旧外,其余所有的固定资产都要计提折旧。这就是说,不需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都要计提折旧,折旧的范围大大扩大了。
2
.基数变了: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在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和恢复,引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发生变化之后,每次都要重新计算折旧率和折旧额。(与无形资产相同是出题点)
  

(二)后续支出的处理方法变了(新出题点)
1
.后续支出如不能使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则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不再通过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处理,这是新准则的一个重大变化。
2
.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这一点与原制度相同),但增计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超过部分应计入当期损益,这一点与原制度不同)。
(三)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其损失由“营业外支出”列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其损失冲减“资本公积”。

第六章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一、 出售无形资产产生的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出租无形资产,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在出租过程中发生的有关税费,计入“其他业务支出”;至于无形资产的摊销,计入管理费用;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第七章   

()增值税:

1.进项税额分为可以抵扣和不得抵扣

1)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有三个来源: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了完税凭证、计算得来(按运费的7%、购进免税农产品和废旧物资按收购价的10%计算进项税额)。

2)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主要是购进固定资产、购进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即用于交营业税的项目)、购进的货物用于免税项目(不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购进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发生了非常损失。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应价税合一入帐:

2.销项税额可由一般销售和视同销售产生

3.小规模纳税人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应交增值税直接根据不含税销售额计算和征收率计算****/1+6%*6%4%

(二)其余小税种主要掌握列支渠道,如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税、消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管理费用(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委托加工物资(消费税)、在建工程(土地增值税、契税)等。此外还要注意有两种税不通过“应交税金”核算,是印花税,耕地占用税。

第九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收入的分类
    1
、按性质不同可分为: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2
、按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主营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
二、商品销售收入
    1
、确认条件(必须全部满足)
       
①、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
                A
、实物交付,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转移(例如大多数零售交易)
                B
、实物交付,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并没有转移的情况:
                     a
、发出商品与合同不符,又未根据条款弥补
                     b
、代销的,取决于受托方的收入是否取得
                     c
、尚未完成安装或检验
                     d
、合同中规定了退货条款,又不能确定退货的可能性
                C
、仅保留次要风险的,如满足以下②③④条,应确认收入。
       
②、既没有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③、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④、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
、账务处理
       
①、商品已发出,发票已开,暂不确认收入
               
借: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交税时:
               
借:应收账款—应收销项税额               17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确认收入时:
               
借:应收账款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3
、特殊销售业务
       
①、代销:[代销清单]
             A
、视同买断方式:跟所代销清单,确认收入
             B
、收取手续费:按委托方价格出售,只收取手续费
       
②、分期收款[按合同约定日期,分期确认收入]
               
借: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借:银行存款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③、预收款,[实际交货时确认收入]
       
④、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 “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发出时:
                   
借:银行存款                         117
                   
贷:库存商品                            8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20
           
回购价大于原价的利息分摊(可看作是一种融资费用)在销售与回购期内摊销。
               
借:财务费用               10      [110-20-80]
                   
贷: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10
           
回购时:
               
借:物资采购                          11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8.7
                   
贷:银行存款                              128.7
               
借: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30      (余额转回)
                   
贷:物资采购               30

          借:物资采购                                  80

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3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8.7
                   
贷:银行存款                              128.7
       
⑤、售后租回
             A
、如果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售价与账面价值差额,记入“递延收益”,按折旧进度分摊,作为折旧费用的调整。
             B
、形成经营租赁的,“递延收益”按租金支付进度比例分摊。
       
⑥、房地产销售
            ******
有建造合同的,按建造合同原则处理
           
法定所有权转移的,风险和报酬未转移的情况:
                A
、合同规定,仍有责任实施重大行动,行动之后再确认
                B
、有重大不确定因素存在,待消失时再确认收入
                C
、售后,仍有某种程度的继续涉入,涉入期间不确认收入
       
⑦、销售退回
              A
、未确认收入的退回:
                  
借:库存商品
                      
贷:发出商品
              B
、已确认收入的退回:冲收入、冲成本
                a.
本年度销售,年度终了前退回的,冲退回月份收入
                b.
以前年度销售,年度终了前退回的,冲退回月份收入
                c.
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销售退回,按日后事项原则处理,调整报告年度的收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⑧、需要安装检查的销售:安检完后确认收入,如果安检较简单时,发出进就确认
    
⑨、附销售退回条件的:
     
能够合理估计的部分,确认收入;可能退货部分,不作收入,仅做发出处理
             
不能合理估计的部分,期满确认
   
⑩、以旧换新:销售的新商品,按销售处理;换回的旧商品,按购进处理
三、提供劳务收入
    1
、不跨年度的,按完成合同法确认
    2
、跨年度的
       
①、期末劳务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的,[完工百分比法]包括:
            A
、总收入、总成本能够可靠计
            B
、相关经济利益能够流入
            C
、完工程度能够可靠确定
               
本期应确认的=全部*目前完工程度—已确认的
       
②、期末,完工程度不能可靠估计的:
              A
、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得到补偿的,收入=成本,不确认利润
              B
、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只能部分得到补偿的,收入=预计可收回金额;成本=本年已发生成本,差额就是本期损失
              C
、不能得到补偿的,不确认收入,成本=本年已发生成本---当期费用
  
四、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1
、利息收入
    2
、使用费收入
       
①、一次付清,不再提供后续服务的,收到时一次性计入收入
       
②、一次付清,提供后续服务的,分期确认收入
       
分期收款、分期确认收入
五、建造合同收入
    1
、类型:固定造价合同、成本加成合同
    2
、合同收入组成内容   A、初始收入     B、变更、索赔、奖劢形成的收入
    3
、合同成本组成内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4
、确认和计量(类似提供劳务收入)
       
①、期末劳务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的,用完工百分比法
       
②、期末,完工程度不能可靠估计的:
              A
、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得到补偿的,收入=成本,不确认利润
              B
、不能得到补偿的,不确认收入,费用发生时立即确认
六、利润
      
①、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非货币交易收益、罚没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
   
②、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非常损失、罚款支出、债务重组损失、捐赠支出、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

  七、利润分配   

    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

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不含定期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即满足四个特定条件[期限短、流动性高、易于转换定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小]的短期投资)。

1、现金流量的分类
       
①、涉及到各项投资业务以及非流动资产的增减变动业务的现金流量,一般归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②、涉及到各项借款业务、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业务的现金流量,一般归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③、除投资和筹资活动以外的现金流量,归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1+增值税税率)+[应收账款、票据]减少数+预收账款增加数-非现金抵债而减少的应收项目+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当期核销的坏账-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票据贴现的利息

 

3、“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减少数+预付账款增加数+存货增加数-当期以非现金和非存货资产清偿债务减少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 +其他用途减少的存货(如在建工程领用材料等)-其他途径增加的存货(如接受捐赠收到的商品等)-当期实际发生的生产成本中的人工费用、制造费用(不包括消耗的物料费用)        

第十九章 所得税会计(税法)


一、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
1
、永久性差异: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以后不能转回。
   
例:国债利息收入、产成品用于在建工程、各种赞助费
2
、时间性差异:确认时间不同而产生。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以后能够转回。
①、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税法比会计少计费用、多做收益,致使应税所得大于会计利润。   例:当期计提的产品销售的保修费用
 
理解: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在未来可抵减,现在先交,形成递延税款借项。
②、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税法比会计多计费用、少做收益,致使应税所得小于会计利润。  例:权益法下的投资收益、税法允许的加速折旧法、
理解: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在未来才纳税,现在先不交,但是现在必须确认为一项未来应纳税的负债,形成递延税款贷项。
二、应付税款法
   要点: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        (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税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任何情况下都是: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税率
******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永远都反映本年实际要交给税务局的金额
三、纳税影响会计法

本期应交所得税 本期递延税款发生额=本期所得税费用。
时间性差异在所得税处理时,类似于待摊费用或预提费用的核算。
1
、所得税率不变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          (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税率   与本期利润相配比
    (
或贷)递延税款  (时间性差异)*税率              可视为待摊或预提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任何情况下都是: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税率
2
、所得税率发生变动时,对于递延税款的处理,又可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
四、递延法
1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不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
2
、以前发生在本期转回的,用当初发生时的税率计算。
3
、递延税款的余额不代表实际意义的资产和负债。
******
采用债务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包括:
 ①、本期应交所得税;②、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五、债务法
1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
2
、在税率变动的当年,要把递延税款调整成为用现行税率计算的余额。
3
、以前发生在本期转回的,用现行税率计算。
4
、递延税款的余额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未来应付税款的债务或者作为代表预付未来税款的资产。
******
采用债务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包括:
  ①、本期应交所得税;②、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③、由于税率变更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税款”科目账面余额按新税率的调整数。
******
从每一笔业务整个核算过程来看,其“递延税款”科目借、贷方一定相等。在做帐务处理时始终抱有这么一个思路的话,就不会出错了。
六、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特殊点
①、债务法时,如已知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在今后转回时的税率,可按照预计税率计算,而递延法不行。
②、如果本期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在未来转回的时期内不能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应作为永久性差异处理。
    
会计利润
   
±永久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
   
应税所得=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

税率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税率
   
递延税款=时间性差异×税率
   
所得税=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与应付税款法计算的“应交税金”相等。递延税款影响的只是当期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即“递延税款”对应的是“所得税”。

.对于“投资收益”的处理,如果双方税率相同,则作永久性差异减除即可;若双方税率不同,投资方需要补税,则还要考虑时间性差异的影响。(教材P5917)

四、审题一定要清楚,注意题目问的是“应交所得税”还是“所得税费用”;是“年末递延税款余额”还是“递延税款发生额”。


第二十三章  合并会计报表


一、合并范围(实质:达到控制)
1
、量的标准:母公司控股>50(=50%就不行),三种情况:
①、直接       ②、间接        ③、直接+间接
2
、质的标准(其它控制情形)
     
①、与其它投资者有协议,持有半数以上表决权
     
②、据章程,有权控制财务和经营政策
     
③、有权任免多数董事会成员
       
④、董事会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
*****
不在合并范围的情况(实质:不具有控制权)
如准备停业、宣告破产、短期持有、受外汇管制的国外子公司,非持续经营的净资产为负数的公司(持续经营的不能算)

 

五、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注:不是会计科目,而是报表项目)

   (一)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

  抵销分录为:

  借:实收资本(子公司)

    资本公积(子公司)

    盈余公积(子公司)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

    合并价差(也可能在贷方)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投资持股比例)

做这笔分录的技巧是,按顺序做分录:1、先将子公司的净资产(多个子公司即为汇总数)抵销;2、再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全部转平(注意:必须是合并范围的长期股权投资);3、少数股东权益是子公司的净资产与少数股权比例的乘积,一定要计算准确;4、最后倒推出合并价差。
(二)内部投资收益等项目与子公司利润分配有关项目等的抵销

  抵销分录为: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

    投资收益(母公司)

    少数股东收益(子公司净利润×少数股东投资持股比例)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

      应付利润(子公司)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

(三)内部提取盈余公积的抵销处理

  1.对以前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的转回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以前年度提取盈余公积×母公司投资持股比例)

贷:盈余公积

  2.对本期提取盈余公积的转回

  借: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本期提取盈余公积×母公司投资持股比例)

    贷:盈余公积

(四)内部债权与债务项目的抵销

  1.内部债权债务项目本身的抵销

  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进行抵销处理的内部债权债务项目主要包括:

  (1)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

  (2)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

  (3)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

  (4)长期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二者不一致的差额作为合并价差处理);

  (5)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抵销分录为:

    借:债务类项目

      贷:债权类项目

  2.内部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项目的抵销

  抵销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长期债券投资确认的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

  3.内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

  首先抵销坏账准备年初数,抵销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

    贷: 期初未分配利润

  然后将本期计提数抵销,抵销分录与计提分录借贷方向相反。

(五)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销

  1.将期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期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2.将本期内部商品销售收入抵销

  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内部商品销售产生的收入)

    贷:主营业务成本

  3.将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存货(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六)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处理

1  一方的固定资产,另一方购入后仍作为固定资产

 

2  一方的商品,另一方购入后作为固定资产

假设:“不考虑关联交易”或“价格是公允的”

   (1)未发生变卖或报废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抵销

    ①将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固定资产原价(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②将期初累计多提折旧抵销

  借:累计折旧(期初累计多提折旧)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③将本期购入的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产生的收入)

 贷: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产生的销售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本期购入的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④将本期多提折旧抵销

  借:累计折旧(本期多提折旧)

    贷:管理费用

   2)发生变卖或报废情况下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抵销

   将上述抵销分录中的"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和"累计折旧"项目用"营业外收入"项目或"营业外支出"项目代替。

    ①将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营业外收入(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②将期初累计多提折旧抵销

    借:营业外收入(期初累计多提折旧)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③将本期多提折旧抵销

    借:营业外收入(本期多提折旧)

     贷:管理费用

无形资产参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跌价准备参照坏帐准备
第二十四章  分部报告

一、确定报告分部应考虑的因素重要性标准10%

分部对外+对其他分部营业收入≥各分部收入总额的10%

分部的营业利润或亏损≥绝对值较大者(未亏各分部利润总额,亏各分部亏损总额)的10%;分部资产≥各分部资产总额的10%
但以上每一项均达到全部分部合计数的90%以上时,应在合并报表中提供信息,仅在附注中说明。
75%
标准:全部分部的对外营业收入≥合并总收入(企业总收入)的75%,否则应增加分部的数量。
10
个标准:报告分部的数量不超过10个,超过的应将某些相类似的分部予以合并。

 

十二章  外币业务

1   汇兑损益是常考的地方,要注意两个问题,即汇兑损益的计算和列支渠道:

1     汇兑损益的产生有两个途径,即外币兑换和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

2)列支渠道:筹建期间发生的汇兑差额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生产经营期间汇兑差额,计入财务费用;与固定资产购建有关,在符合资本化期间发生的汇兑差额,进行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购建成本(在这里可结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来考)。

2   日常业务有四种类型(兑换、购销、借款、接受投资)

3   外币报表的折算即现行汇率法、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和时态法。

4.我国采用的是现行汇率法,非常简便。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将利润分配表中的(年末)未分配利润折成人民币后,应将其直接抄到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中;二、是盈余公积的折算,用不同汇率折成。

第十三章  借款费用

1   借款费用的四部分:利息、溢价(折价)摊销、辅助费用、外币借款汇兑差额。

2   借款可分为专门借款和其他借款

1)对于其他借款产生的借款费用,要记住两句话: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2     对于专门借款发生的借款费用[四部分],有两个去向:资本化和费用化。

辅助费用
 
费用化
 A
、金额较小,简化,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资本化时,既不与资本化期间相联系,也不与资产支出数量相挂钩。
 
B
、金额较大,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计入的财务费用
 
资本化
 C
、金额较大,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计入在建工程,
 
汇兑差额
 
费用化
 A
、如不在资本化期间发生的,计入财务费用
 
资本化时,只与资本化期间相联系,而不与资产支出相挂钩
 
资本化
 B
、如在资本化期间发生的,计入在建工程
 
利息(包括溢折价摊销)
 
费用化
 A
、除资本化利息(折价溢价摊销)以外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在资本化时,既要与资本化期间相联系,也要与资产支出相挂钩
 
资本化
 B
、计算出资本化的金额后,将这部分利息进行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3        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包括折价溢价摊销)在资本化: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Σ[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资本化率=(债券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当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债券期初账面价值×100(债券期初账面价值可以简化为年初帐面价值)

加权平均利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100

A资本化起点
 1
.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1)支付现金
 
2)转移非现金资产
 
3)承担带息债务
 
2
.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3
.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
 
B
资本化终点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实体建造实质上已经完成
 
与设计或合同要求相符合或基本相符
 
支出金额很少或几乎不再发生
 
C
暂停资本化
 
在资本化期间,工程发生了非正常中断(即计划外的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三个月
 

在运用上述公式计算资本化金额时,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当企业的累计资产支出总额超出了专门借款总额时,对于超出部分的资产支出数不应当纳入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范围;

第二,所购建固定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而且各部分可单独使用,并且使该部分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实质上已经完成,则应当停止该部分资产借款费用资本化;

第三,当期允许企业资本化的利息金额不得超过当期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第十四章 租 赁

一、租赁的分类 (掌握) 是否是融资租赁:

1、所有权转移2、低于公允价(5%,含5%); 3、占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75%,含75%);4、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原账面价值(大于等于90%)[租前已用大部分(75%,含75%)不适用]5、性质特殊,只有承租人才能用。

 

过程
 
承租人
 
出租人
 
1
、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孰低)[占总资产30%以上]

未确认融资费用(差额)

贷:长期应付款(最低租赁付款额)
 
借:应收融资租赁款(最低租赁收款额=最低租赁付款额+担保余值)

未担保余值(未担保余值)

贷:融资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

  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差额)
 
2
.初始直接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3
.支付租金,未确认融资费用、收益的分摊
 
借:长期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融资租赁款

借: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可以用实际利率法,直线法,年数综合法分摊。实际利率的确定是个问题,看P449P461
 
4
、有所区别的事项
 A
、计提折旧
 A
、租金未能收回
 
一是折旧政策,二是折旧期间。
承租人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尚可使用年限作为折旧期间;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的,则应以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者作为折旧期间。

如果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对租赁资产余值提供了担保,则应计提的折旧总额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减去担保余值加上预计清理费用;

否则,应提的折旧总额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减去预计残值加上预计清理费用。
 
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未收到的租金,应当停止确认融资收入,其已确认的融资收入,应予冲回,转作表外核算
 
B
、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坏帐准备
 
借:管理费用

  贷:坏帐准备
 
C
、未担保余值发生减少
 
期末,发生减少

借: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未担保余值

同时,减少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

如果恢复,应按未担保余值恢复的金额,反冲回来

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租赁投资额和重新计算的租赁内含利率确定应确认的融资收入。
 
5
、或有租金
 
借: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借:应收帐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融资收入
 
6
、履约成本
 
借:费用

  贷:银行存款
 
借:费用

  贷:银行存款
 
7
.届满时
 
①返还、收回租赁资产
 
如果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

借:长期应付款(担保余值)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如果不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

  借: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1
、存在担保余值或未担保余值或都在

借:融资租赁资产

贷:应收融资租赁款(担保余值)

      未担保余值(未担保余值)

2、向承租人收取价值损失补偿金。

  借:其他应收款

    贷:营业外收入

3、担保余值和未担保余值均不存在,只需作相应的备查记录。
 
②优惠续租租赁资产
 
如果承租人行使优惠续租选择权,则应视同该项租赁一直在存在而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如继续支付租金等。
 
如果承租人行使优惠续租选择权,视同该项租赁一直存在;如果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没有续租,按收回租赁资产处理
 
③留购租赁资产
 
借:长期应付款(购买价款)

 贷:银行存款

借: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等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承租人行使了优惠购买选择权(留购价包括在最低租赁付款额)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融资租赁款

  如果存在未担保余值

  借:营业外支出

    贷:未担保余值
 
经营租赁
 
借:待摊费用(营业费用等)

   贷:其他应付款

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借:应收经营租赁款(或其他应收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经营租赁收入

  


 
售后租回
 
经营
 
  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予递延,并在租赁期内按照租金支付比例分摊。
 
做一般购进、租出处理,租赁处理同上。P470的例题
 
融资
 
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予递延,并按该项租赁资产的折旧进度进行分摊,作为折旧费用的调整。
 
    

 

第十五章 债务重组

一、债务重组的界定:
    1
、只要修改了原债务偿还条件的,都算债务重组
    2
、例外情况(做多选题时用得到)
       
①、可转换债券正常转为股权
       
②、破产清算时发生的
       
③、债务人改组,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投资的
       
④、借新债还旧债
       
⑤、以非现金资产偿债后,又按协议加购或租回的
二、重组方式:
    1
、较少量现金偿债,2、非现金资产偿债,3、债务转资本,4、修改偿债条件,5、以上任意组合
三、债务重组日的确定:
   
上述123种方式,执行完毕日期;第4种方式,开始执行的日期。
四、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
无论债权人还是债务人,都不确认重组收益(注意,不是重组损益:重组只赔不赚)
    1
、以较少量现金偿债的,对于其差额,债务人计入资本公积;债权人作为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债务人的处理                                债权人的处理
   
借:应付账款                               借:银行存款
        
贷:银行存款                               坏账准备
             
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            营业处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贷:应收账款
    2
、以非现金资产偿债的,对于其差额,债务人如不利计入营业处支出,如有利计入资本公积;债权人以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作为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
账面价值:就是账面净值=科目账面余额-相关备抵项目。
        
债务人的处理                            债权人的处理
        
借:应付账款                        借:各种资产
             
营业处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坏账准备
              (
或贷: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贷:应收账款
             
贷:各种资产                            
   
要注意:
       
①、债权人接受投资的,入账时要扣除未领取已经宣告的股利或利息。
       
②、债权人接受存货的,差额计入存货成本,暂不确认为损失。
       
③、债务人转出固定资产的,先做固定资产清理,再做债务重组的处理。
    3
、以债务转资本偿债
          
债务人的处理                            债权人的处理
       
借:应付账款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股本                                   坏账准备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应收账款
    4
、以修改其它债务条件偿债
       
①、不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
      
债务人的处理                         债权人的处理

 借:应付账款                 借: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重新入账)
   
贷: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坏账准备            (先减坏账准备)
      
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    营业外支出-重组损失(不够减时入本期损益)
                                        
贷:应收账款       (旧账冲平)
   
对于债权人,重组金额原账面的,暂不处理,待实际收回时,冲减财务费用。
       
②、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
           
出于谨慎原则,债务人将或有支出计入重组金额中,如到期未付,转资本公积;债权人的重组金额中不包含或有收入,实际收到时再计入营业外收入。
    5
、混合方式偿还债务(一般出题方式:混合(现金、存货[增值税]、固定资产、股权)+或有收支)比较简单。
       
①、现金、非现金资产组合方式
           
先以现金减债,然后以非现金资产还债原则处理。
       
②、现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资本组合方式
           
债务人:先以现金、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减债,再以债务转资本偿债原则处理。
           
债权人:先以现金减债,然后以非现金资产还债、债务转资本偿债原则处理,其入账金额按各自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计算分配。
       
③、现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资本组合方式偿还一部分,另一部分修改条件
           
债务人:以三者账面价值减债,剩余部分以修改原则处理。
           
债权人:先以上述第②条原则处理,再以修改原则处理。P50010
 关注的问题:

  (1)涉及可抵扣增值税的,应先减去增值税后,再分配。

  (2)披露

  (3)公允价值不含税

  (4)已提坏账准备不按比例冲减,应全额冲减。

   


第十六章 非货币性交易


一、概念
    1
、非货币性交易的概念特点

   1)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包括股权换股权,但不包括企业合并中所涉及的非货币性交易)。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2)货币性资产,是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3)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4)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补价÷整个交易金额≤25%

  (1)收到补价的企业: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2)支付补价的企业: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二、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1
、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净值+税费  (不确认损益)
    2
、做分录时记得换出资产的相关科目如折旧、减值准备、跌价损失等都要转平。
    3
、换出固定资产时,一定要记得先清理。
三、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
先确定是否满足标准:≤25%
    1
、支付补价方:  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净值+补价+税费
    2
、收到补价方:  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净值-补价+税费+确认的收益
    3
、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收益=补价×(公允价值-账面价值-计税价格×税率)÷公允价值
   
这样一改,容易理解吧(如果结果是负数,确认为当期营业外支出)
四、一般纳税企业涉及存货的非货币性交易
    1
、收到补价方:  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净值-进项税-补价+税费+确认的收益[-是借;+是贷]
    2
、支付补价方:  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净值-进项税+补价+税费
  
五、非货币性交易涉及多项资产的处理:
   
先视作只换入了一项资产,再根据各项换入资产各自的公允价值金额比例分配。
六、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
    1
、换入、换出资产的类别:交换的内容
    2
、换入、换出资产的金额:公允价值、账面价值、补价、收益

第十七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处理的简单比较


 
政策变更
 
差错更正
 
日后事项
 
账务处理
 
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直接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由于调增(减)净利润,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直接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由于调增(减)净利润,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直接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一般情况下,由于调增(减)净利润,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直接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但董事会的利润分配按正常利润分配做账
 
报表调整
 
调整政策变更当年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栏有关项目
 
日后期间发现的重大差错,调整报告年度或以前年度的相关项目
 
调整报告年度或以前年度的相关项目
 
报表附注
 
披露政策变更 1、变更的内容和理由2、变更的影响数3、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
 
披露差错更正 ⑴、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包括事项、原因和更正方法⑵、更正金额,包括对净损益及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
 
修改报表附注
 


一、会计政策
    1
、会计政策包括具体原则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2
、会计报表中应披露的会计政策
       
①合并政策、②外币折算、③收入确认的原则和方法、④所得税政策、⑤存货的计价方法、⑥长期投资的核算、⑦坏账损失的核算、⑧借款费用的核算。
二、会计政策变更
    1
、会计政策变更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
    2
、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
       
①、法律或会计准则要求变更;
       
②、变更后,能使会计信息更可靠、更相关。
    3
、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形:
       
①、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的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②、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应当与投资成本换权益结合考虑]
    1
、追溯调整法:变更会计政策时,视同一开始采用的就是新的会计政策,并调整相关项目。
    2
、未来适用法
      指在新的会计政策仅应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即,不计算累积影响数、不调期初留存收益、只在变更当年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四、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1
、法律或会计准则要求变更的:
       
①、国家或会计准则同时发布相关会计处理办法:按其规定执行;
       
②、没有规定相关的会计处理办法:追溯调整法。
    2
、由于经济和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追溯调整法。
  3、如果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无论变更原因):未来适用法。
五、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
  1、变更的内容和理由。
    2
、变更的影响数,主要包括:采用追溯调整法时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以及比较会计报表所列其他各期挣损益的影响金额。
  3、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
六、会计估计变更
    1
、常见的6个会计估计(熟记,做客观题有用)
       
①、坏账
       
②、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
       
③、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与净残值
       
④、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限
       
⑤、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间
       
⑥、收入确认中的估计
    2
、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
       
①、赖以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②、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3
、会计处理:未来适用法。
    4
、如果不易分清是政策变更还是估计变更,按会计估计变更对待。
  5、披露:
       
①、变更的日期、内容和理由
       
②、变更的影响数(包括损益影响数和其它项目影响数)
       
③、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理由。
七、会计差错更正
    l
、会计差错的原因:
       
①、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②、会计估计上的差错,③、其他差错。
  2、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
        ******
重大会计差错的定义:金额较大(判断标准:≥该类事项总金额的10)
       
①、本年的会计差错,应调整本年相关项目;
       
②、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只调本年与其相同的相关项目;
    ③、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调整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上年数。
    ④、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⑤、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按日后事项原则处理。
  3、会计差错更正的披露
       
⑴、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包括重大会计差错的事项、原因和更正方法。
     ⑵、更正金额,包括对净损益及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
  

第十八章  或有事项

一、或有事项的特征
    1
、过去形成
    2
、不确定性:①结果不确定、②时间或金额不确定。
    3
、结果由未来事件确定
    4
、影响结果的不确定性因素不受本企业控制。
二、常见或有事项举例
  票据转让或贴现、未决诉讼、未决仲载、产品质量保证(含产品安全保证)。
三、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1
、或有资产
       
①、结果很可能(50%-95%)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就形成企业的或有资产,披露。
       
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不披露
       
③、或有资产,不确认。
    2
、或有负债:
       
①、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同时满足或有负债确认条件,确认为预计负债
       
②、不满足或有负债确认条件,不确认,但要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三、或有事项的确认
   
或有事项的确认≡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确认为负债,条件(同时满足三点)
  1 现时义务
    2
、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
        ******
“可能性”的四个量化指标(一定要熟记)
        ①、基本确定:95%X100%
         
②、很可能:  50%X95%
         
③、可能:     5%X50%
         
④、极小可能:  0X5%
    3
、金额能可靠计量。
四、或有事项的计量
   
或有事项的计量≡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确认为负债时的入账金额
    1
、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①、如果存在一个金额范围:最佳估计数取该范围的上、下限的平均数。
      ②、不存在一个金额范围:
            A
、涉及单个项目时,按最可能发生的金额确定;
            B
、涉及多个项目时,按各种可能发生的金额及其发生概率计算确定。
    2
、预期补偿金额的确定:不应超过相关负债的金额。
      ******同时拥有反诉或向第三方索赔时,对于补偿金额,在基本确定(>95%)能够收到时,才作为资产单独确认,并相应地确认一项收益,但不能作为负债的扣除项目。
五、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2001的计算)
       
借:管理费用——诉讼费
           
营业外支出——罚息支出
           
营业费用——产品质量保证
           
贷:预计负债——未决诉讼(或产品质量保证等)
六、或有事项的披露
    1
、因或有事项确认的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预计负债”单列反映,在附注中披露形成原因、金额
    2
、有关的费用或支出,在利润表中与其它项目反映,无需单列。
       
如果基本确定能够获偿,在利润表中反映的因或有事项确认的支出,将这些补偿预先抵减。
七、或有负债的披露
    ******
或有负债不需确认。
    1
、披露原则:极小可能的,一般不披露;经常发生或有较大影响的,即使可能性小,也要披露。
    2
、常见应披露的:票据贴现、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债务担保
    3
、披露内容:1、形成原因2、预计财务影响(无法估计时说明理由)3、获偿的可能性
  4、例外情况:涉及未决诉讼时,如披露,可能对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无需披露,但要披露诉讼的形成原因。(审计中也用到披露等)
八、或有资产的披露
    1
、一般不确认,也不披露,只有很可能(50%<X95%)时,才只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2
、披露的内容只限于其成因、预计财务影响(如无法对此作出估计,应说明理由)。

 

第二十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含义
    1
、自年度资产负债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重大事项。
       
①、我国资产负债表日为1231
       
②、批准报出日: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日期
       
③、有利事项、不利事项均采用同一原则处理。
       
④、不是全部发生的事项,而是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有关的事项,或虽无关但对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⑤、不包括中止营业的议题。
     ******
重大事项判断原则:是否对理解和分析财务报告有重大影响
     ******
判断时,应当结合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两条修正性原则判定。
二、日后事项的涵盖期间
    1
01.01~批准报出日
    2
、在批准日至实际报出日又发生日后事项的,以再次批准报出日为准。注册会计师可签署双重审计报告日期,也可以更改审计报告日期。
三、日后事项包括两类:
    1
、调 事项:日前已发生或存在、日后得以证实;且有重大影响。
    2
、非调整事项:日后才发生;且有重大影响(需说明)
四、调整事项的帐务处理
    1
、调账
       
①、涉及损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②、涉及利润分配的,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除根据董事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分配利润外)。
       
③、不涉上述两项的,调整相关科目。
     2
、调表
        
①、调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数字
        
②、当年报表的年初数
        
③、提供比较会计报表的,还应调相应的上年数
        
④、涉及报表附注的,还要调整报表附注的相关项目数字
         ******
任何时候,不对现金流量表正表作调整
    3
、会计处理举例
         ***
通用做题步骤:A、正常调整相关科目,B、补提所得税,C、净损益结转,D、补分利润。
       
①、结果产生损失(已证实的资产减值、销售退回、已确定的支付赔偿)
            A
、借:以前年度损益损整
                  
贷:资产等
            B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C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D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②、其结果产生收益的(已确定获得赔偿等)
             A
、借:资产等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B
D步同上。
       
③、日后董事会制定的利润分配方案(不包括股票股利方案),只做步骤D
       
④、既不涉及损益,也不涉及利润分配的只做步骤A

调整事项中新加内容可能成为出题热点:除了1-4的已证实资产减损、销售退回、已确定支付或获得的赔偿、董事会制定利润分配方案外,新加了:5、日前提起的诉讼日后以不同于资产负债表中登记的金额结案{未决诉讼2000}6、新证据表明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长期合同应计收益的估计存在重大误差;7、解决在资产负债表日正在协商的债务重组协议。这几点把日后事项的处理与或有事项、收入、债务重组联系起来了。
五、非调整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多选题)
    1
、股票和债券的发行;
    2
、对一个企业的巨额投资;
    3
、自然灾害导致的资产损失;
    4
、外汇汇率发生较大变动;
    5
、资产负债表日董事会制订的利润分配方案中包含的股票股利;
    6
、企业合并或企业控股权的出售;
    7
、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事项导致的索赔诉讼的结案
    8
、资产负债表日后董事会作出的债务重组的决定;
    9
、固定资产或投资上的减值;
    10
、资产负债表日后引起的短期投资的市价下跌。

 

第二十一章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网校理解:  1.关联方关系的判断标准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判断关联方关系的标准为:"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本准则将其视为关联方;如果有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本准则也将其视为关联方。"

  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给出了关联方关系存在的主要形式,包括:

  (1)企业与企业之间

      控制(母子公司)

①、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据以获利。
       
②、控制的途径
            A
、所有权方式
            B
、所有权+其它方式
               
其它方式包括:
                a.
与其它投资者有协议,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的控制权。
                b.
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财务和经营政策
                c.
有权任免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
                d.
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的有半数以上投票权
            C
、以法律或协议形式达到控制(如承包合同)
            D
、母、子公司的判定:a.控制、b.投资。

   定量:投资持股比例大于50%。

   定性:实质上达到控制。

  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其他企业或受其他企业控制,以及同受某一企业控制的两个或多个企业。

通过控制和被控制关系形成的关联方关系主要有:

 a.母子公司之间;

   b.同一母公司下的各个子公司之间。

  ②  不存在投资关系,但存在控制和被控制关系的企业之间。如承包一家无投资关系的企业。

  ③  合营企业(共同控制),是指按合同规定经济活动由投资双方或若干方共同控制的企业。关联方关系存在于合营企业的投资者与合营企业之间。

  共同控制通常仅指直接共同控制,不包括间接共同控制。

  同受共同控制的两方或多方之间不视为关联方。

  ④  联营企业(重大影响),是指投资者对其具有重大影响,但不是投资者的子公司或合营企业的企业。

  定量:投资持股比例大于等于20%但小于等于50%。

  定性:实质上达到重大影响。如:在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参与决策的制定过程;互相交换管理人员,或使其他企业依赖于本企业的技术资料等

  重大影响通常仅指直接重大影响,不包括间接重大影响。

  同受重大影响的两方或多方之间不视为关联方。

  (2)企业与个人之间

  ⑤  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主要投资者个人,是指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一个企业10%或以上表决权资本的个人投资者;关键管理人员,是指有权力并负责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企业活动的人员(主要指“四总一董”,但不包括:董事会秘书、非执行董事、监事);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指在处理与企业的交易时有可能影响某人或受其影响的家庭成员。(父母、配偶、兄弟、姐妹、子女)

3)企业通过个人与另外企业之间

  ⑥  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

 应注意的问题:
        
①、部门之间不算
       ②、共同控制、重大影响通常仅指直接共同控制和直接重大影响,不包括间接共同控制和间接重大影响。
     ③、同受共同控制或同受重大影响的两方或多方之间不视为关联方
       
④、国家控制的企业间不应仅仅因为彼此同受国家控制而成为关联方
     ⑤、大客户不算关联方。(再加点股权控制,就是关联方了)
     ⑥、在判断关联关系时,尊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三、关联方关系的披露要求
    1
、存在控制和被控制关系时,无论有无交易,均需披露:
       
①、企业经济性质或类型、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注册资本及其变化。 ②、企业的主营业务。③、所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化。
    2
、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在没有发生交易的情况下,可以不披露。在发生交易时,应当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即关联方与本企业的关系。


四、关联方交易的类型:

1、购买或销售商品;2、购买或销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3、提供或接受劳务;4、代理;5、租赁;6、提供资金;7、担保和抵押;8、管理方面的合同;9、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10、许可协议;11、关键管理人员的报酬。
   
判断是否属于关联方交易,应以交易是否发生为依据,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五、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足够关注)
   
根据重要性分别处理:
    1
、零星交易,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小或几乎没有影响时,可不披露
    2
、有影响的重大交易(≥销售额的10),应当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披露:
       
①、交易金额和相应比例
       
②、未结算金额及其相应比例
       
③、定价政策(1、定价原则2、收付方式、条件3、是否与非关联方定价一致,不一致的说明差额比例或金额4、若只是象征性金额,披露如何交易5、价格公允性说明)
       
④、交易涉及多个期间的,在交易的各个期间均要求披露合同内容及进度。

⑤对于“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期末余额应说明其性质、产生原因及金额。
     3
、不需要披露的
       
①、合并报表中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易
       
②、与合并报表一起提供的母公司会计报表中的关联交易
六、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

     ******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交易价格是公允的,对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计入“资本公积一关联交易差价”,并且不得用于转增资本或弥补亏损。
     1
、上市公司出售资产交易的会计处理
       
①、正常商品销售
            A
、非关联方交易占该总销售量比例≥20%时,关联方交易价格按非关联方交易加权平均价
            B
、非关联方交易<20%,以“成本×(120%)”为限确认收入,实际交易价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实际交易价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以实际交易价为准。(如有确凿证据……)
       
②、非正常商品销售及其他销售
            A
、按帐面价值确认收入超过部分资本公积
            B
、其他资产收到价款与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记入“资本公积一关联交易差价

借:银行存款                   借:银行存款

 坏帐准备                       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收帐款                     贷:无形资产

  资本公积一关联交易差价              资本公积一关联交易差价   

     2、承担债务或费用:视作一方对另一方的直接捐赠处理
       
承担方:记入营业外支出;被承担方:记入资本公积(一个原则:谁也不能因此而增加利润)

借:营业外支出—承担关联方债务(费用)  借:负债(长短)或费用(管理、营业、财务)

贷:银行存款                            贷:资本公积一关联交易差价

    3、委托或受托经营 [首先确定实质上是否提供了经营管理服务,若没有,视同给予捐赠。若有,看以下处理:]

        ①、受托、委托经营资产
            A
、收取的受托经营费用,以“受托资产帐面价值×一年期银行利率×110%”为限,确认为其它业务收入,多出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B
、受托方支付的费用:计入当期其他业务支出
        
②、受托、委托经营企业
            A
、盈利,按下列三者孰低确认其他业务收入,超过部分资本公积
                 a.
协议确定收益
                 b.
受托经营实现净利润
                 c.
受托经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的,按10%的净资产
            B
、亏损
                a.
净亏损应由受托方承担部分,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b.
不承担亏损的,仍取得委托经营收益时,全部计入资本公积
              c.
承担部分亏损,以收益扣除承担的净亏损后,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

   4、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占用资金的会计处理
   
资金占用费按一年期存款利息冲减财务费用,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资本公积一关联交易差价

数字总结

年限:
1
、无形资产的摊销:合同法律孰短,都没有就按十年。
2
、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按合同的投资期限,没有就按(盈多于亏少于)十年。投资账面减到零,停止;3、恢复至投资成本,继续(合同有投资期限的,按剩余期限)
4
、债券费用的摊销:
  购买债券的费用(税金、手续费等)较小的,计入“财务费用”;较大的,计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债券费用)”,在持有期间(买入->到期)摊销。
  发行债券的费用按借款费用准则处理(先减发行冻结利息,负的作为溢价,正大一次性资本化,正小计入财务费用)。
  发行股票的费用(手续费、佣金等)先减发行冻结利息,再从溢价中抵,还不够:小的计入财务费用,大的作为长期待摊费用(不超过2年内摊销)。
5
、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大修理费用(发生->下次大修理),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租期与预计可使用年限孰短),其他(受益期内)。如果长期待摊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的,应将其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6
、筹建期间费用(购建固定资产除外):先在长期待摊费用归集,开业时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7
、融资租赁的摊销:
折旧(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一致的政策)年限,期满确定会取得所有权的,按尚可使用年限;不能确定的,按尚可使用年限与租赁期孰短。
未确认融资费用/未实现融资收益:在租赁期内摊销。

            有关比例

万分五:付款人开户行对其逾期支付的款项每天计算的赔偿金。
   信用卡透支15天内(15天外万分十,30天外或超限额万分十五,计算不分段按最高)
2%
:对空头支票,持票人有权要求出票人支付的赔偿金。
5%
:对空头支票,银行退票并处以5%且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
  0<极小可能≤5%5%<可能≤50%
10%
:法定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10%计提。(法定公益金按510%
   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该类交易或事项金额≥10%,为金额比较大(重大会计差错410
20%
20%的表决权资本≤重大影响≤50%(在关联方关系认定中虽低于20%但有参与决策的能力)
   投资者对被投资者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采用权益法。
25%
:涉及补价≤25%按非货币性交易,否则按正常交易。
30%
:租赁资产/企业资产总额≤30%时,企业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
50%
:母公司拥有被投资企业权益性资本>50%,为控制
75%
:租赁期达到租赁资产使用年限的75%以上,为融资租赁。
95%
50%<很可能≤95%95%<基本确定≤99%

 

本文章由北京科教园注会培训中心http://www.bicpa.org提供

日期:2005-11-28 来源:科教园

作者:佚名

阅读:
录入:

评论 】 【推荐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