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教学安排
  ⊙→授课教师
  Tel:82330119 / 118
    400-810-2468

 

阅读新闻      办学理念:以学员为核心,一切服务皆为学员! [字体: ]
2005年科教园注会《财务管理》重点内容导读:第六章

第六章 流动资金管理

一、本章大纲:
(一)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1.
现金管理的目标
2.
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3.
现金收支管理
4.
最佳现金持有量
1)成本分析模式
2)存货模式
3)随机模式
(二)应收账款管理
1.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2.
信用政策的确定
(1)
信用期间
(2)
信用标准
(3)
现金折扣政策
3.
应收账款的收账
(1)
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
(2)
收账政策的制定
(三)存货管理
1.
存货管理的目标
2.
储备存货的有关成本
(1)
取得成本
(2)
储存成本
(3)
缺货成本
3.
存货决策
(1)
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
(2)
基本模型的扩展

二、本章教材变化与重点:
本章教材内容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在第三节中对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的假设条件“5”作了修改,删除了“不考虑现金折扣”这一条件。
本章是财务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章节,本章主要介绍流动资产的管理,从章节内容来看,重点是存货的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
考题中本章的分数一般较多,平均分数为8分。在历年试题中,除客观题外,一般都有计算题。
针对2005年的考试情况,考生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为:
1)现金管理随机模式的含义、计算和应用;
2)现金管理存货模式的含义、计算和应用;
3)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决策分析的思路、计算和应用;
4)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假设条件、基本模型及其演变形式;
5)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公式、计算和应用;
6)存货保险储备量的决策。
学习本章要注意认真研究教材中的例题,要熟悉公式和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三、历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零件年需要量16200件,日供应量60件,一次订货成本25元,单位储存成本1/年。假设一年为360天。需求是均匀的,不设置保险库存并且按照经济订货量进货,则下列各项计算结果中错误的是( )。(2003年)
A
.经济订货量为1800
B
.最高库存量为450
C
.平均库存量为225
D
.与进货批量有关的总成本为600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存货经济批量模型下有关指标的计算。根据题目,可知是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模型,经济订货量=〔2×25×16200×60/6045)〕1/21800(件),A正确;最高库存量=18001800×(16200/360/60450(件),B正确;平均库存量=450/2225(件),C正确;与进货批量有关的总成本=〔2×25×16200×(6045/601/2450(元),D不正确。
2
.某公司持有有价证券的平均年利率为5%,公司的现金最低持有量为1500元,现金余额的最优返回线为8000元。如果公司现有现金20000元,根据现金持有量随机模型,此时应当投资于有价证券的金额是( )元。(2003年)
A
0
B
650O
C
12000
D
18500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有关计算。现金持有上限=3×80002×150021000(元),大于20000元。根据现金管理的随机模式,如果现金持有量在控制上下限之间,可以不必进行现金与有价证券转换。
3
.在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的决策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是( )。(2002年)
A
.货款结算需要的时间差
B
.公司所得税税率
C
.销售增加引起的存货资金增减变化
D
.应收帐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答案〕D
〔解析〕在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的决策中,主要考虑因素为信用政策增加的收益与增加的成本之间的权衡,增加的成本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如果再进一步分析的话,还要考虑销售增加引起的存货资金增减变动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4
.采用随机模式控制现金持有量,计算现金返回线R的各项参数中不包括( )(2001)
A
.每次现金与有价证券转换时发生的固定转换成本
B
.现金存量的上限
C
.有价证券的日利率
D
.预期每日现金余额的标准差
〔答案〕B
〔解析〕随机模式是在现金需求量难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现金持有量控制的方法。现金返回线R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b-每次有价证券的固定转换成本;
i
-有价证券的日利息率;
δ-预期每日现金余额变化的标准差(要根据历史资料测算)。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选项B,即现金存量的上限,不包括在现金返回线R的各项参数中。
5
.根据“5C”系统原理,在确定信用标准时,应掌握客户能力方面的信息。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客户“能力”的是( )。(2004年)
A
.流动资产的数量、质量及流动负债的比例   
B
.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
C
.财务状况             
D
.获利能力
〔答案〕A
〔解析〕所谓“五C”系统,是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品质”指顾客的信誉条件,即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能力”指偿债能力,主要是指企业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条件;“资本”指顾客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着顾客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条件;“抵押”指顾客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条件;“条件”指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条件。
6
.根据存货陆续供应与使用模型,下列情形中能够导致经济批量降低的是( )。(2004年)
A
.存货需求量增加     
B
.一次订货成本增加  
C
.单位储存变动成本增加  
D
.每日消耗量增加
〔答案〕C
〔解析〕根据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公式:Q*= 可以看出,存货需求量增加、一次订货成本增加、每日消耗量增加都会使经济批量增加,而单位储存变动成本增加会使经济批量降低。
二、多选题
1
.下列各项因素中,影响经济订货批量大小的有( )。(2001年)
A
.仓库人员的固定月工资
B
.存货的年耗用量
C
.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
D
.保险储备量
〔答案〕BC
〔解析〕经济订货批量是在企业的储备存货的总成本最低的情况下,所确定的最优订货量。决定储备存货的总成本包括存货的取得成本(即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之和),储存成本以及缺货成本。经济订货批量与存货的每次订货成本、存货的单位储存成本(变动部分)和存货的年耗用量相关,而与存货的固定储存成本等不相关。由此可以判断本题备选项B项和C项为正确答案,而A项为与经济订货量不相关。另外D项,即存货的保险储备量也是与存货的经济订货批量不相关的,因为保险储备量是企业避免缺货或供应中断造成的损失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并不改变企业的经济订货批量,只是增加了储备存货的固定成本。
三、判断题
1
.存货年需要量、单位存货年储存变动成本和单价的变动会引起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同方向变动;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变动会引起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反方向变动。( )(2003年)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的计算中有关因素变动对其的影响。

经济订货量基本公式:Q*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I*Q*/2×U ,根据上式,单位存货年储存变动成
Kc的变动会引起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反方向变动,每次订货变动成本K的变动、存货年需要量D的变动和存货单价U的变动则引起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同方向变动。
2
.在计算经济订货批量时,如果考虑订货提前期,则应在按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计算出订货批量的基础上,再加上订货提前天数与每日存货消耗量的乘积,才能求出符合实际的最佳订货批量。( )2001年)
〔答案〕×
〔解析〕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有一个假设,即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需要订货时便可立即取得存货。但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存货不能做到随用随时补充,因此不能等存货用完再去订货,而需要在没有用完时提前订货,等到订货到达时,原有库存刚好用完。此时需要考虑设置订货提前期,在设置订货提前期的情形下的计算与经济批量的基本模型相比并无变化,与瞬时补充时相同。
3
.“计算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时使用的资本成本,应该是企业等风险投资的最低报酬率。( )(2004年)
〔答案〕√
〔解析〕资本成本就是企业投资者对投入企业的资本所要求的收益率。
四、计算题
1
A公司是一个商业企业。由于目前的收账政策过于严厉,不利于扩大销售,且收帐费用较高,该公司正在研究修改现行的收帐政策。现有甲和乙两个放宽收帐政策的备选方案,有关数据如下:(2001)

已知A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为20%,应收账款投资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5%。坏账损失率是指预计年度坏账损失和销售额的百分比。假设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要求:通过计算分析,回答是否改变现行的收账政策?如果要改变,应选择甲方案还是乙方案?(2001年)
〔答案一〕:总额分析法(单位:万元)

因此,应采纳甲方案。
〔答案二〕:差额分析法(单位:万元)

因此,应采纳甲方案。
2
A公司是一个家用电器零售商,现经营约500种家用电器产品,该公司正在考虑经销一种新的家用产品。据预测该产品年销售量为1080台,一年按360天计算,平均日销售量为3台,固定的储存成本为2000/年,变动的储存成本为100/台(一年); 固定的订货成本为1000/年,变动的订货成本为74.08/次;公司的进货价格为每台500元,售价为每台580元;如果供应中断,单位缺货成本为80元。订货至到货的时间为4天,在此期间销售需求的概率分布如下:

要求:在假设可以忽略各种税金影响的情况下计算:
1)该商品的订货经济批量;
2)该商品按照经济批量进货时存货所占用的资金;(不含保险储备资金)
3)该商品按照经济批量进货的全年存货取得成本和储存成本;(不含保险储备成本)
4)该商品含有保险储备量的再订货点。(2002 )
〔答案〕
1)经济订货量= =40
2)存货所占用的资金=平均存量×进货价格=40÷2)×500=10000
3)全年存货取得成本=固定订货成本+变动订货成本+购置成本 = 1000+1080÷40)×74.08+1080×500 = 543000.16元;全年储存成本 = 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 = 2000+40÷2)×100 = 4000
4)再订货点计算
交货期内平均需求=日需求×交货时间=3×4=12
年订货次数=年需求量÷一次订货批量=1080÷40=27
①设保险储备=0,则保险储备成本=0
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缺货量×缺货概率)= 13-12)×0.18 +14-12)×0.08 +15-12)×0.04 = 0.46
缺货成本 = 期望缺货量×单位缺货成本×年订货次数 = 0.46×80×27=993.6
相关总成本 = 保险储备成本 + 缺货成本 = 993.6
②设保险储备=1,则保险储备成本=1×100=100
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缺货量×缺货概率)=14-13)×0.08 +15-13)×0.04 = 0.16
缺货成本 = 期望缺货量×单位缺货成本×年订货次数 = 0.16×80×27=345.6
相关总成本 = 保险储备成本 + 缺货成本 = 100+345.6=445.6
③设保险储备=2,则保险储备成本=2×100=200
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缺货量×缺货概率)=15-14)×0.04 = 0.04
缺货成本 = 期望缺货量×单位缺货成本×年订货次数 = 0.04×80×27=86.4
相关总成本 = 保险储备成本 + 缺货成本 = 200+86.4=286.4
④设保险储备=3,则保险储备成本=3×100=300
缺货成本 = 0
相关总成本 = 保险储备成本 + 缺货成本 =300
因此,合理的保险储备量是2台(相关总成本最低),即再订货点是14(日需求量12+保险储备量2)台。
3
ABC公司是一个商业企业。现行的信用政策是40天内全额付款,赊销额平均占销售额的75%,其余部分为立即付现购买。目前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45天(假设一年为360天,根据赊销额和应收账款期末余额计算,下同)。总经理今年1月初提出,将信用政策改为50天内全额付款,改变信用政策后,预期总销售额可增加20%,赊销比例增加到90%,其余部分为立即付现购买。预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到60天。
改变信用政策预计不会影响存货周转率和销售成本率(目前销货成本占销售额的70%,工人工资由目前的每年200万元增加到380万元。除工资以外的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目前为每年300万元,预计不会因信用政策改变而变化。上年末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 200×年1231

要求:
假设该投资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8.9597%,问公司应否改变信用政策?(2003年)
〔答案〕
1)现信用政策年销售收入=日赊销×360天÷赊销百分比=(450/45)×360÷75%=4800(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年销售收入=4800×(120%)=5760(万元)
现信用政策毛利=4800×(170%)=1440(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毛利=5760×(170%)=1728(万元)
毛利增加=17281440288(万元)
2)固定成本增加=380200180(万元)
3)利润增加=288180108(万元)
4)应收账款余额增加=5760×90%×60÷360450864450414(万元)
5)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增加=414×70%=289.8(万元)
6)存货占用资金增加=5760×70%×60÷360560672560112(万元)
7)应计利息增加=(289.8112)×8.9597%=36(万元)
8)净损益=1083672(万元)
因此,应当改变信用政策。

 本文章由北京科教园注会培训中心http://www.bicpa.org提供

日期:2005-11-28 来源:网上

作者:佚名

阅读:
录入:

评论 】 【推荐 】 【打印】